头图
匿名提问 提问于2021-12-02 12:46:59

为什么有人说语文的阅读理解只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的答案?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思想是否会僵化?

已解决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穆老师认为,语文的阅读理解确有标准答案,但不是唯一不变的,只要符合答案设置规则,语言表述上做出适当调整还是可以的!

要知道,同一道阅读理解试题,让不同的老师去做,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只要答案能够围绕“某个固定规则”去设置即可。

阅读理解题,不仅不会让孩子的思想僵化,还会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思考问题的层次更立体……

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穆老师就举个考试中具体的事例,希望能够帮助到有困惑的同学或家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江苏高考卷《溜索》原文阅读

为什么有人说语文的阅读理解只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的答案?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思想是否会僵化?(图1)

为什么有人说语文的阅读理解只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的答案?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思想是否会僵化?(图2)

二、试题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三、答案设置规范

围绕“描写手法 + 效果”去答案

描写手法:感官、层次、正侧、修辞、动静、虚实、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白描工笔、烘托渲染……

自己组织答案

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②视听结合。“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感官中的“视觉”;“隐隐喧声腾上来”,感官 中的“听觉”。

③“俯看”。“俯望那江”,层次中的

④运用心理描写。“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⑤这些手法的运用,给人以真实感,如临其境。(效果)

参考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或夸张),变换视角,(或俯看和远眺),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心理描写)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相关问答推荐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