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2-11-14 11:24:33

渭南市实验小学何焕利:创新学校管理


“双减”实施后,中小学教师负担加重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如何通过管理创新为教师提供适当的激励与保障,是摆在学校管理团队面前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成功做法。

渭南市实验小学何焕利:创新学校管理(图1)

依靠集体智慧,做好民主管理

“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每一位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2022年,我们开展“多元参与,及时沟通,协同共治”,工作中积极听取教师意见,让每个实小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是制度方案的制订、重大事件的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富有成效的学校领导应该体现理念和价值的领导:理念的领导是把学校的愿景、期望和信念转化成所有成员的行动目标,而价值的领导则是把学校的发展和绩效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享价值。我们通过现场座谈、电话随访、问卷调研等,积极听取教师意见,在学校领导班子会、校委会上进行讨论,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对于有悖政策或文件规定的,我们会适时对教师进行宣传解释,让大家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常态化开展“榜样就在身边”活动,及时捕捉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利用每周例会、微信群等,及时表扬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当教师的善良举动被及时发现、被热情赞美时,美好的心境会传递给学生,也能感染其他同事。相互尊重、传递爱心、弘扬正气,形成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可以激发教师们内在的工作潜能,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在全体教师会上,我们讲述了开学典礼背后的故事:李娜、王燕两位老师积极主动想办法,在一天之内解决了近万个印有“我爱你,中国”字样的红色口罩购置和运送问题。“没问题”,是这两位老师常用的工作语言,也是全校教师的一种想干事、能担当的态度:有人请假,其他老师在承担工作任务时,都是“没问题”的承诺;有的老师提出“有办法”和“看我的”,分别展现了教师们干事的能力和干事的效果。“没问题”“有办法”“看我的”不仅成为教师们的工作语言,而且也逐渐转化为学校文化中“责任担当”的一种信念。

三是开展“我为学校做贡献”主题活动,采集教师们的创意。比如贡献一个金点子、发现一个隐患,解决一个难题,讲好一个故事,帮助一个学生、完成一个设计等。安福玲老师在幼小衔接的研究中提出,让即将带一年级的教师去幼儿园浸入式跟岗,由学生被动适应教师,转变为教师主动适应学生。田伟老师和学生一起为学校设计“七彩石娃”的吉祥物;王燕老师创建“一米田”劳动实践基地,使之变身为“百草园”,种植中草药,在打造实践活动空间中培育学生的劳动能力。目前,已有十多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好想法、新创意,推动了学校的改进工作。

实施赋权增能,提高管理成效

教师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学校校本管理创新的课题。“双减”之下,不仅教师的工作负担有所加重,教师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对教师的爱心、业务能力、吃苦耐劳精神都提出了新要求。关注教师工作状态,实施有效管理,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能否依据教师个人特点实施权责明确、赋权增能、分类管理的方法呢?我们的探索分三步走。

第一步,提出方案,统一思想。我们召开领导班子会、校委会和教师代表会,提出了“权责明确、赋权增能、分类管理”的初步方案,把“双减”政策落地带来的挑战和对教师的新要求明确提出来,根据教师个人特点给予分权赋能的分类管理,规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我们就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学校实施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激发内部活力,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或爱好,用每一个人的智慧推动学校的发展,用创新带来的活力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了解“教情”,赋权增能。权,既是事权,也是责任,也包涵着能力。承担责任也靠能力。权、责、能一致。只有了解每个人的“能”,才能给予相应的“权”,并承担相应的“责”。同时,赋予一定的“权”,意味着增添了一定的能。我们利用个人信息、问卷调查、日常工作效能等多种途径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生活等情况。在“教情”中,我们科学区分“教师的本职工作”与“课后服务工作”。对于课堂效果,我们会通过日常巡课、学生评议、专家听课等进行评价。对于课后托管服务,按照爱心、耐心、细心、精心的不同程度,对能力和责任进行评价,对所赋权力加以调整。

第三步,组织实施,有序推进。目前,我们进一步细化了“赋权增能、分类管理”的具体内容:一是常规要求上分类。对于专家型、成熟型和成长型教师,在常规要求上有不同的任务。如在教学设计方面,专家型教师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同时完成指导成长型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诊断、专题讲座等。成熟型教师完成课时简案,同时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辅导等工作。成长型教师完成详细的课时教案,并且进行课后反思。后期设想,每个学期初公示常规工作任务清单及要求,以此作为其工作评价的标准。二是专题培训上分层,依据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特长爱好等,组织开展座谈会、读书交流、经验分享、组建工作室、实地考察等,组建不同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因材施培,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教师群体的整体提高。同时,尽可能让每位教师在工作中发挥特长,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获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三是工作落实上分层,对于学校工作,根据任务复杂程度加以分解,由不同的专业共同体承担,不一定非要个人全部完成。既保证学校工作的有序推进,又减轻教师的负担。

改革评价方式,探索增值评价

学校工作绩效的评价是校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不仅是多元主体互动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还是促进学校改进的一种手段。为了提升工作绩效,形成教育合力,我们改革评价方式,探索增值评价。

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校。教师不只是被评价的对象,教师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学校,是多元主体的评价,是学校民主管理的落实。评价的依据是经过循证的工作实绩。既考察工作实绩,也考察工作增值。开学初,对任务清单进行公示;学期中,组织教师代表依据任务清单,查找工作实绩的证据,评议完成情况。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备注说明未完成的原因。学期末,组织教师代表参加述职会,进行循证评价。评价用证据说话,用证据说明增值。

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参与评价,也是评价主体。通过参与评价过程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教师用“七彩阳光”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座谈,评选好老师、好课堂等,实施常态化的学生评议。评价方案针对课后服务调整师德师风、专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师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家长评价教师,促进家校共育。每个季度的家长会,家长会对学校及教师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教育的协调同步。每个学期,由教师和学生评选出优秀家长,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家长参与家校共育。

校本管理扩大了学校和教师自主改进的权限,开辟了自主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路子。管理创新为教师赋权增能,是对教师最好的激励与保障。管理创新使教师有创意,学生有动力,学校有活力,课后服务有效率。


作者:何焕利;编辑:小伙;审核:万里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03142.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2-11-14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