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2:38

沂南县青驼镇中心小学用“三色”绘制


沂南县青驼镇中心小学地处沂蒙山腹地的青驼镇,以“驼梦”为主题的地域文化滋养着这片土地。“驼梦”代表着负重前行,代表着坚韧不拔,代表着坚持不懈。近年来,学校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本地历史、地理资源特点,秉承“青禾向阳生,驼梦致远行”的办学理念,以红色、绿色、本色“三色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学校思政教育特色,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红色铸魂,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学校周边红色资源丰富,离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不足1000米,学校以北就是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的孟良崮,可歌可泣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往西南不远,就是抗战著名战役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为让学生了解沂蒙的光荣革命历史,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把得天独厚的红色精神财富转化为宝贵的育人资源,学校确立了培养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育人目标和愿景,把“红色基因代代传”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

红色教育进课程。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融合当地革命历史背景,组织教师先后开发了十几种红色校本教材,开发出以主题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为主的红色校本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张美慧开发的主题性课程“红色记忆”,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青驼战工会的历史资料为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建设历史,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音乐教师王磊开发的红歌课程“跟着共产党走”,课程内容包含20首红歌,这些红色歌曲既包括诞生于沂蒙山区的《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也包括其他红色根据地的革命歌曲。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陈荣香、孙金龙开发的课程“银杏树下”,把红色教育与研学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了三条线路的研学内容。另外,学校还将红色教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沂蒙精神教育读本》《党史国史教育读本》深度融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性课程,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同时,将校内外红色教育因素、历史文化渗透到课程中,实现红色教育课内、课外、校内和校外四个维度的突破。

红色教育进课堂。学校引导教师通过形象感染与感情陶冶,实现学科教学与红色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统一。语文课上,王海燕老师执教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时,在带领学生感悟革命英雄崇高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红色的记忆”中的沂蒙红嫂王换于的故事、革命战士用生命打开通道的大青山突围战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体育课上,程友东老师对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推小车比赛、扔“手雷”比赛等,再现战争年代的场面。美术课上,李艳春老师带领学生到红嫂纪念馆进行写生,画出孩子们心目中的沂蒙英雄,使学生具体领会、深刻把握红色精神的实质。

讲好红色故事。学校依托红色资源,定期到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暨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大众日报社旧址,开展“重走抗大路”“拥军支前”等研学活动,积极开展师生表演团队演绎歌颂历史活动。从小打上红色烙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还深入整合周边区域独特的红色资源,将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旧址设为学校红色教育基地,将革命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红领巾心向党”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站、红色文化宣传橱窗,播放红色歌曲、宣讲红色故事,多渠道开展红色教育,厚植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绿色赋能,张扬个性教育风帆

学校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构建教育的“青山绿水”。

科学取舍做好“减法”。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以前把许多自习时间分配给各个学科,有的学科教师为了提高成绩,就把自习时间用来做题和讲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这些“变了质”的自习回归真正的自习。学生在自习课上,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坚决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布置适当作业。同时,学校建立作业审批制度和预警制度,每天作业和周末作业都要发教务处审核,严禁布置重复性作业,严格控制单纯记忆性作业的数量。

创意设计做好“加法”。将课堂作为减负提质增效的主阵地,着力构建以“尊重、温暖、快乐、成长”为文化核心的高效“绿色”课堂——“向阳课堂”。在“向阳课堂”上,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收获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得到了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教师在“向阳课堂”上读懂学生,研究学生,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兴趣盎然。

打造“绿色小课程”,创设个性发展“大舞台”。学校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充分调研,在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个人教学特长的基础上,推出了校本选修课程菜单,包括篮球、排球、舞蹈、声乐、书法、绘画、诗词朗诵、播音主持、创客(科技制作)、趣味英语、体能训练等26个社团课程。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界限,全校2631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自主走班选课。每周三下午的校本课程时间,学生纷纷奔向操场、球场、活动室,与新伙伴一起学习。

“绿色作业”,为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学校注重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将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相结合。学校还注重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注重设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还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减轻了课业负担,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本色强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课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深挖当地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

青驼被称为砚石之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发了“徐公砚研学课程”,组织学生定期前往岭上砚文化博览馆、徐家沟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在岭上砚文化博物馆,孩子们全程了解了砚台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导师还引导学生从砚台中找到沂蒙山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红色印记,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了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将书法教育作为重要特色加以打造。深挖青驼是仲邱古城、砚石之乡这一历史渊源,以徐公砚这一著名文化坐标为背景,以沂南县首届“关爱杯”全县青少年学生“书写阳都”启动仪式为契机,着力打造书法教育特色。邀请“五老”志愿者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书法辅导课,让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上好每天硬笔书法课的同时,学校新建了长100多米的书法文化展示墙,激励学生坚持练字、勇于展示。投资3万元精心打造软笔书法教室,成立软笔书法社团,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书法教室,成为书法文化的尊崇者、继承者。

沂蒙山区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树木、石头,当这些自然之物遇到了师生善于发现的慧眼、乐于创造的巧手,就有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艺术作品展览会。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开发了石头作画课程,陶冶了师生情操,提升了艺术素养。今年学校开展了“沂蒙故事我来讲”活动,孩子们将讲解与绘画有机结合,把心中的红色小故事画在了石头上。《小小英雄王二小》石头画的小作者是六年级五班的刘纪成,他说从了解主人公到搜集历史背景再到色彩搭配,用了两天多时间完成了一幅画,但这短短两天却学习到了很多历史和绘画知识。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通过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和共建家庭书架、建立班级图书角等方式,保障学生充分阅读。把晨诵、午写、暮读活动作为学生读写素质提升的重点,保证每天落实“三个20分钟”,即清晨诵读20分钟,感受美的熏陶;午写20分钟,提高书写能力;放学后,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前提下,课外阅读和家庭亲子共读20分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举行师生共读活动;每年校园读书节,学校会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展示师生读书成果。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09438.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