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4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胡蕴芬)“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新学期开学以来,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里涌现出一批“桥梁建造师”。据悉,该校依托独一无二的江水源优势,以传承工匠精神为导向,将木作知识融合学科知识,开设以“武汉的桥”为主题的木工坊社团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木文化的魅力,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学生正在测量比例,做好记号。通讯员陈帅 摄
该校负责木工坊社团的王丹老师介绍,学校在建校初就开设了木工坊社团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活动课从江与桥的历史开始,指导孩子们用木工与废旧纸盒结合打造武汉的城市版图,并用颜料和彩笔在完成木工部分的同时,把城市的变迁也呈现出来,描绘出武汉过去与未来,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各国租界到如今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场馆,从钢铁气息的工业区到风景秀美的生活区,从有烟火气的老房子到科技感十足的新房子,带领学生们了解武汉的变迁与成长。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择制作的城市板块,在由他们小组分工后,进入底板绘制阶段,用颜料勾画出两江三镇的城市版图;用木工复刻桥梁的造型,严谨把控尺寸与比例;再在纸盒上创作城市建筑、丰富城市版图,营造工业区造船厂的生产景象;同时设计装点出江滩公园的休闲氛围与江面船来船往的货运场景。
“老师在活动课上不仅讲解了武汉的桥文化,还告诉我们如何制作桥梁。整个过程严谨充满挑战,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该校三(1)班学生胡俊彦兴奋地说。
二(1)班学生汪玥辰说,她制作起来才知道,每一座梁架,每一个零件都需要提前设计并深思熟虑,看见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能做出这么大的作品,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妈妈也被她们的大作品震惊了,也十分期待学校后期的创木课程。
“木工坊社团陆续开设更丰富的主题活动,如鲁班锁、孔明棋、弹弓、木屋搭建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自信心,同时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春街第三小学校长文小勇表示,学校通过开设木工坊社团活动,体现了做木工的过程其实也是育人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将不断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创造实践的环境,让他们用双手去学习去创造心中的美好未来。
【编辑:金鑫】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27863.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