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消息 东港区第一小学将戏曲文化植根于学校儒雅文化中,在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多措并举,推行戏曲文化课程化、普及化、常态化、特色化,切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四季绽放,历久弥新。
立足儒雅文化,着力戏曲课程化。一是确定剧种,设置课程。学校围绕课程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京剧、吕剧、黄梅戏、豫剧为主要教学剧种。根据低中高年级段设置课程门类。低年级以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戏曲的同时,逐步喜爱戏曲。中年级认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高年级学习戏曲演员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二是研发校本,建设资源。戏曲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的原则,以“说、唱、画、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戏曲教学。为此,学校邀请市文化馆戏曲专家一同参与到校本戏曲教材的编写,先后研发了《走进戏曲》《走进吕剧》校本教材。三是渗透学科,共生共长。为了更加有效的将戏曲文化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校全方位,多角度把戏曲知识融于学科教学之中。一是将戏曲有关内容有机渗透于音乐、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计划之中。二是学期末有音乐教师组织各班级进行戏曲知识及戏曲唱段的抽测考核。
立足儒雅文化,着力戏曲普及化。一是戏曲根植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标语牌、文化橱窗、校园广播、新闻媒体、网络、黑板报、校园戏曲文化墙、戏曲艺术走廊、戏曲艺术展板等载体开展宣传,推广相关戏曲知识。二是戏曲驻进班级。班主任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戏曲文化推广。班级建立戏曲角,开辟戏曲园地,开展戏曲知识小组赛,评比戏曲画报小达人,评选脸谱绘画小能手等班级活动。三是戏曲走进家庭。学校下发《戏曲进校园给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进行戏曲进校园调查问卷。为表彰鼓励家长的参与,学校提供展示舞台,欢迎亲子同台演唱,定期推评戏曲示范家庭进行表彰鼓励。
立足儒雅文化,着力戏曲常态化。一是举办戏曲讲座,推广知识培训。学校聘请校外戏曲专家定期为教师举办戏曲知识讲座,普及戏曲知识。依托网络、学习强国中国戏曲平台,发挥微信、手机客户端传播优势。致力于培养戏曲专职教师队伍,让学校音乐教师及戏曲骨干教师走出去进行戏曲专业知识培训。二是打造戏曲社团,举行知识竞赛。学校根据戏曲剧种现状、学生兴趣爱好专长,建立不同类型的戏曲社团。其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戏曲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从戏曲的历史、剧种、常识等多角度进行考查,让学生们感受到戏曲艺术博大的内涵。三是搭好请进“平台”,建好实践“舞台”。先后请进专业剧团、民间剧团多场次演出,在你教我学环节,同学们踊跃登台,学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学校戏曲社团先后排演了吕剧、黄梅戏、京剧、豫剧中的戏曲片段,定期组织艺术节展演,到敬老院、社区表演。
立足儒雅文化,着力戏曲特色化。一是展示特色作品。将戏曲文化推广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 举行“画中有戏”“文中有戏”系列戏曲进校园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将活动中的所思、所感、所想,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文章表现出来。二是举办多彩艺术节。学校每年举办一届艺术节,开展读书、征文、书法、绘画、手抄报、演讲、文艺汇演等一切与戏曲有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校戏曲教育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三是举办特色戏剧节。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戏剧节,通过戏剧内隐的体验、思维和外在言语表达、动作,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演戏剧,唱戏曲,演戏曲在真实的现场感受中得到启迪。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戏曲文化已根植于东港一小的儒雅教育沃土之中。学校被推选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7893.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