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使用不同场合情境下的音量等级。这一条很有趣,我们把音量等级划分为5个级别——没有声音就是0级音量,适用于读书、听讲和进餐;两个人低声耳语属于1级音量;三四个人小组讨论时,小组范围内听到的讨论声音属于2级音量……”
8月30日是青岛市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一天。青岛上清路小学学生集体学习了新学期“21天可见的雏鹰积极行动”,从举止行为、文明用语、进餐习惯、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开展‘21天可见’教育”倡议。该倡议旨在修正学生个人日常行为规范,共包含七个方面,包括“手和脚保持在自己身体上”“一级一级上下台阶”“说话使用不同场合情境下的音量等级”“减少制造垃圾,不乱丢垃圾,垃圾要分类”“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靠右行走,先出后进,礼让有序”“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语气与人交流”等。
上清路小学校长王宁告诉记者,学校开展“21天可见”教育,是遵循了心理学上“21天周期”的“21天效应”理念,即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
记者走进上清路小学看到,课间休息时走廊里特别安静,学生没有大声喧哗的。“学生虽然刚上一年级,但经过老师的解释和示范,也明白倡议的内容,尤其是把声音分成5个等级,可以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该校一年级教师李秀燕说。
在上清路小学食堂,记者看到为了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学校设置了很多提醒标识和路线指引。“我们把就餐习惯也放在倡议内容里,是希望每名学生在食堂取餐、回收餐盘时,能按照既定的路线,不出声响,相互礼让。”学校大队辅导员教师赵一诺在食堂值勤,看到每一名学生都能按照指定路线取餐、就餐,她感到很欣慰。
“我们希望借助这项特别的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一步规范个人行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王宁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李晓)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30526.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