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5:57

珠海市斗门五山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


来源:读特

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位于二冠山之南,依山而建,书香氤氲。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认定结果。其中,五山中心小学凭借国家级非遗项目“装泥鱼”习俗上榜。

珠海市斗门五山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图1)

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学生开展织鱼笼比赛。(资料图)

2015年起,在斗门区“非遗进校园”的氛围中,在乾务镇文化站的支持下,五山中心小学开展“装泥鱼”习俗传承活动,因地制宜、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本土优秀民俗文化的魅力。伴随着琅琅书声,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山中心小学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装泥鱼”“装”进同学们的心中

“我特别喜欢织鱼笼,能培养动手能力,姐姐还跟我学呢。”在学校的“装泥鱼”习俗活动基地,陈静文边织着鱼笼边说,一束束细小的竹篾在手中翻飞,鱼笼慢慢成型了。

今年11岁的陈静文来自新村,读五年级。尽管学习织鱼笼只有一年,但凭着兴趣爱好和努力,其手艺日益熟练和精巧。10月16日,在斗门区第六届民俗文化展暨第八届装泥鱼·织鱼笼比赛中,陈静文率先织完鱼笼,获得学生组第一名。

珠海市斗门五山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图2)

10月举行的斗门区第六届民俗文化展暨第八届装泥鱼比赛,参赛选手踩着泥板滑行。(资料图)

“装泥鱼”习俗已经深入五山中心小学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从2015年开始,学校即开展‘装泥鱼’习俗的传承活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最主要的特色课程。”五山中心小学校长彭业仁介绍说。

“资料显示,‘装泥鱼’习俗是极富乾务特色的一项优秀民俗文化,包括织鱼笼、装泥鱼等内容,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10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表示,该习俗源于乾务镇虎山、马山、荔山、网山等村,这里的“装”在粤语中有“诱捕”之意,织好鱼笼去装鱼,凝聚着群众的劳动智慧,极具保护和传承价值。“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来自虎山、南山、荔山、网山等村,这也是该习俗进校园的主要缘由。”彭业仁表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既包括学业传承,也包括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目前该活动已经在学校开展了6年,今后将继续开展下去。

多种方式传承与创新

“每周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装泥鱼’习俗固定授课时间。”五山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黄丽贞表示,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活动视频等方式,了解该习俗的历史渊源;在该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黄国富的指导下,学习织鱼笼的手工技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授课,让孩子学有所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根据文化特质,采取适当形式。

珠海市斗门五山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图3)

上月举行的斗门区第六届民俗文化展暨第八届装泥鱼比赛,参赛选手把鱼笼放在观察好的泥鱼洞口。(资料图)

“装泥鱼”习俗是一种活态文化,只有通过传授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其魅力。彭业仁介绍说,学校为此专门建设了一个富有民间特色的“装泥鱼”习俗活动基地。这里有学生作品的展示台,有播放资料的多媒体设备,有教学用的教具学具……已经成为同学们的乐园。此外,学校老师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查访问等方式,编写出版了《装泥鱼》校本教材,用于课堂教学。

初冬时节,拾级而上二冠山远望,生机勃勃的校园就在眼前。

“特色学校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21年斗门区教育文化节开幕式暨活力教育研讨会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创新教育专委会理事长龚春燕作主题报告时如是认为。

长远规划,持久努力,多种措施,“装泥鱼”习俗为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助能,助力五山中心小学建设高质量特色学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学校原创舞蹈《织鱼笼》,参加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荣获小学“甲组”二等奖;学校“装泥鱼”习俗兴趣小组学员黄锦源和他爷爷黄国富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受到了全国关注;学校连续三年获邀参展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装泥鱼”习俗登上了国际舞台。

(原标题《凭借“装泥鱼”,斗门五山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这项榜单》)

本文来自【读特】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40847.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