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26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解决学生家长接送不方便,课后无人看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学期,新建小学依据相关政策,在垣曲县教育局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校内校外协同、家庭学校协同的原则,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构建“1+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优化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了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切实把“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加强学习宣传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多形式培训。为了让“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入耳入心,学校多次召开校委会、家委会、教师会,进行专题学习培训,学习相关文件政策,统一思想,提高对“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的认识。
多渠道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和教职工人人知晓“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相关规定,凝聚家校共管合力。
多层次调研。为保证课后服务高效进行,学校分层召开教师、年级主任、班主任、家长专题会议,进行广泛的调研、吸取意见和建议。围绕课后服务怎么搞?辅导课程如何设计?延时后家长接送途中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确定了服务内容,完善了工作流程,为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完善服务制度 规范管理 科学推进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双减”政策十项约定、作业公示制度等一系列方案措施。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课后服务协议书》等,充分征求了家长意见,并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校签订协议,学校统一实施的“四环”工作机制,保障课后服务规范、科学推进。
特色化服务内容 统筹安排 提升质量
学校坚持课后托管服务“社团化”“特色化”,立足实际,构建了“1+X”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把课堂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阵地,持续推行“三环九步”教学模式,邀请教研员入校指导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青蓝工程,开展“主题+问题”研讨,组织专题教研,进行课堂个性化、激励性评价,让课堂上呈现小手高高举起、书声朗朗、交流热烈的画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推行“1+X”课程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缓解家长“后顾之忧”的同时,学校不断精化细化课后服务内容,构建1+X多元课程体系(“1”是指学校提供看护性质基础性托管服务,小学生在教师照看下,自主完成作业、预习、复习、阅读等;“X”是指学校安排体育、艺术等社团活动,供参加托管的学生选择),开展“5+2”课后服务,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课后服务“社团化”。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以及各功能教室、运动场地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班级、年龄界限,成立了炫酷篮球、旋风足球、花绳花鞭、点石成金、妙笔生花、硬笔书法、创客机器人、笛声飞扬、六弦坊吉他、月花语小提琴、青扬口风琴、国粹戏曲、天籁合唱团、心理健康、绘本思维导图等校级课后服务精品社团14个,聘请校外富有特长的优秀教师担任“精品社团”课后服务课程指导教师。
结合班级教师的兴趣特长,开发了一年级主题绘画、二年级七彩手工、三年级益智棋类、四年级科技之光、五年级艺术与表演类、六年级演讲与口才类等年级主题社团43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项目,填写申请表报名参加,走班上课。校级精品社团和班级主题社团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同学们,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艺术素养搭建了平台。
劳动实践教育“特色化”。学校利用学校空余场地,创建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养殖鱼类,种植北方时令瓜果蔬菜和农作物,让学生在劳动基地观察、体验、实践,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在每周二下午服务时间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每月第一周卫生扫除,第二周礼仪教育、第三周劳动比赛、第四周社会体验,引导学生“寻、访、行、悟”)。
一寻——校园里的劳动者。站岗、晨检、打扫、巡逻、讲课、批改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劳动者。
二访——身边的劳动者。学生化身“小记者”,带上记录本对身边的“劳动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采访。
三行——体验劳动。每个岗位的劳动者都是孩子们眼中最“闪亮”的偶像。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走上不同岗位,体验劳动者的辛勤和伟大。
四悟——感受劳动者伟大与平凡。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操。
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能力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创新作业形式,设置“多元作业”,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深入研究,科学管理。为了让“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校委会多次组织研讨,制定了《新建小学作业管理办法》《新建小学作业检查制度》《新建小学作业公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教师作业布置遵循“四转向”,作业管理做到“四精四必”。
“四转向”:作业观转向,作业分析转向,作业设计转向,作业评价转向。
“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评必纠。
形式多样,分层施教。为了做到减时减量不减质,各年级制定了“一日作业清单”;按年级、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作业形式呈现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分为背诵积累、口头表达、影视欣赏、手工制作、观察测量、调查研究等,在作业中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实施多元评价 个性成长 全面发展
“双减”是为了“双增”,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新建小学教师增量评价方案》及《新建小学学生“六星”评价实施方案》,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素养,推行增量评价
以“三种评价”为着力点,构建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全过程评价:坚持三个“六认真”
教学常规管理“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管理 “六认真”: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巩固,认真参与实践,认真参与活动;
常规督导检查 “六认真”:认真抽查教案,认真听课,认真进行常规检查,认真抽查作业,认真考核评估,认真评定特长。
全方位评价:量化考核加综合考评
采用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校级评价四种方式,在期末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促进教师发展。
发展性评价:不看存量看增量
教学成绩评价不比基础比进步、不看存量看增量,着眼于评价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幅度,依据“进步增量值”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着力学生发展,实行“六星”评价
构建了《新建小学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关注个性差异,突出发展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制定实施“文明之星”“健体之星”“勤学之星”“艺术之星”“科技之星”“劳动之星”“六星”评价方案,根据学生年龄,分学段,分层次确定“星”级评价标准。
坚持全程跟进 查漏补缺 提升实效
为确保课后服务的实效,学校校委会人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根据学校课后服务相关制度,督导检查,做到“三查两帮一汇报”。
“三查”:一查社团活动备课及课前准备;二查社团活动是否按时开展;三查活动效果。通过听课参与、学生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验收活动效果,使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两帮”:一帮有困难的教师出谋划策,制定活动方案,优选活动内容,管理活动方式;二帮学生排忧解难。通过谈话、调查、访问家长等方式,对参加活动过程中有疑问、有困难、不满意的学生积极帮扶,解决问题。
“一汇报”:在每周一例会上,各包年级领导汇报本年级前一周课后服务情况,查缺补漏,及时整改。
不忘初心,未来可期。新建小学一定紧紧围绕“打造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严格落实“双减”,抓实“五项管理”,创新课后服务方式,严把课后服务质量,以实快敢公韧的工作作风,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42470.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