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为什么好多学校叫实验中学或实验小学?
比如市实验中学,市实验高中,县实验小学等等,为什么非得冠以“实验”的名堂呢?
估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此疑问吧!
说实在话,我对此也有过疑问。
我们县的实验高中是办学质量最差的高中我们这个县光实验小学就有7处,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直到第七实验小学,初中有1处实验学校,叫实验中学,高中有1处实验学校,叫实验高中。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这里的实验高中,是全县教学质量最差的学校。
为什么命名为实验高中呢?根据我的猜测是这样的:
县里的高中已经有四处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都是高中,五中和六中是初中学校。根据县里的规划,需要新建1处高中。
那起个什么名字呢?叫七中吧,不合适,序号排在初中的后边,容易让人误会七中是高中。后来,想了想,干脆叫实验高中吧!
由于这所高中地处偏远,生源质量不好,导致教学质量也不好,因此这所高中与实验高中的名头很不相称。
实验学校的由来是什么?■先看看实验学校的概念
实验学校这个词组是由“实验”和“学校”两个词语组成的。
实验是指实验的工作或者从事某种活动来检验某种假设和科学理论。
实验学校就是指担负探索和检验某种教育理论或进行教育改革试验任务的学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学校。
■再看看实验学校的由来
据考证,实验学校这个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民国时期。那个时期,很多优秀的毕业生都投身于教育工作之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大咖,比如陶行知、胡适、蔡元培、老舍、鲁迅、曹禺等,还有一些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他们给中国教育带来改革实验的热潮。
后来,美国实验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民国时期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比如他主张的学生要从做中学,而不是死记硬背和逻辑演绎。
当时在教育大咖的带领下,一批以实验为宗旨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比如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小学、北京孔德学校等等。
这些学校虽然以实验为宗旨,但是真正与“实验”校名有联系的是一些附属小学,比如从清朝末年就有的师范附属小学。这些附属小学承担着两个功能:一是给教育生提供实习场所,二是承担一定的实验研究职能。
后来有些省份推行教育新政,取消了独立的师范学校,将其并入中学的师范课程。唇亡齿寒啊,独立的师范学校都没有了,师范附属的小学更无立身之地了。如此一来,附属小学纷纷改名,改为实验小学了。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模式成为新的教改方向,沿用了“实验学校”的名称,进行相关的教改实验,比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就是比较著名的实验学校。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实验学校”迎来井喷式发展,几乎各地都有“实验学校”的身影了。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实验的职能基本被淡化了,更多体现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一般来说,实验学校在当地有着较好的名声。
在我看来,如今绝大多数实验学校与普通学校并无二致。随着各地实验学校的井喷式出现,实验学校的名头已经烂大街了。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冠以“实验”的学校多了,倒是不金贵了。
我们这个地级市,市里有实验高中、实验初中、实验小学,各个区县也有实验学校,从办学质量来看,实验学校的教学成绩还不如普通学校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改实验,也就是说,“实验”不只是实验学校的宗旨,普通学校也不甘示弱,充分认识到教研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大家都在积极地搞实验了。
二是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在政策方面不再单独对实验学校进行倾斜,教师团队、办学条件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没什么区别了。反而很多普通学校通过自身优秀的管理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学校,掩盖了实验学校的光芒。
所以说,现在绝大多数地方的实验学校,更多的只是一种名称而已。
对了,您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呢?
各地都有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实验高中,您听说过有实验大学吗?这是咋回事呢?欢迎留言和评论哦~~
我是松子说教育,一个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写文章,从专业的视角评说教育,力求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不一样的教育认知,给关心K12教育的网友提供一些参考。
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真诚期待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留言和评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69848.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