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赤峰日报-塞外赤峰】
“加油!好球!”接球、转身、勾脚、射门……赛场上,一个个满场飞奔的灵活身影朝气蓬勃;赛场下,一张张稚嫩的兴奋小脸儿,洋溢着激情与快乐。这是阿鲁科尔沁旗罕乌拉小学和天山第三小学举办的一场学生足球比赛。这是蒙、汉两所兄弟学校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一个生动实践和缩影。
阿鲁科尔沁旗罕乌拉小学是位于天山镇新城的一所寄宿制民族小学,与之一墙之隔的邻居就是天山第三小学。
长期以来,两所学校本着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两所学校之间也建立起了一种长期而牢固的“兄弟校”关系。“早在几年前这‘一墙之隔’就被我们打通了。看,那里就是通道。”天山第三小学校长张立志指着位于两所学校中间的一座颇具特色的白色建筑说,那是两校共同建设的足球馆,一个馆两家用。场馆两端各有一个大门,一个门通向罕乌拉小学,一个门通向第三小学,让两校从邻居变成了一家人。
张立志说:“两所学校都是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于是,我们就共同研究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共建一个足球馆一起使用,既节省费用,又不多占地方,还能增加两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民族感情。”
多年来,罕乌拉小学和天山第三小学通过走访交流、互学互鉴、联谊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多种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足球馆建成后,除了足球课程、比赛,在足球馆内还开展了书画展览、科技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两校间的互动,营造了各民族师生亲如一家的良好校园氛围。
从相互为邻、相互帮助到相互关爱,两所学校的教师关系十分融洽,建立起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两所学校师生经常一起升国旗、大合唱、足球比赛等,交流特别亲密,感觉特别好。”达呼巴亚尔老师高兴地说,在第三小学教书育人,让他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多年来,两所学校努力实践民族团结,效果显著,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潜移默化地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天山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恩烁兴奋地说:“我们学校和罕乌拉小学一起举办的文体活动越来越多,两所学校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深了,很多同学都成为了好朋友。”张恩烁因为喜欢播音主持,她与罕乌拉小学六年一班的阿敏经常做搭档,一起主持两校共同举办的活动,也因此成为了好姐妹。因为她们两个的友谊,也促使两个家庭越走越近。
如今在两所学校里,像张恩烁和阿敏这样的好姐妹、好兄弟比比皆是。一个孩子能带动一个家庭,成千上万个家庭带动的就是整个社会。两校之间的民族团结教育,堪称是一个“从娃娃抓起”的典范。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这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赤峰日报-塞外赤峰】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89480.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