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老师,老教师教学精湛,有独到经验;中年教师敢于创新,能开发基于学科和儿童的课程;青年教师勇于挑战,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成为学校新生力量。上有高人引领、中有骨干执行,下有新手践行,这是西湾小学老中青协同发展的教师样态。
也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年轻但锐意进取、稚嫩但坚韧勤奋。爱国忠党、敬岗爱生,是他们的坚守;敏学善道、团结奉献,是他们的信念;乐教勤研、启智弘正,是他们的责任。这,就是海城小学教师队伍最美的模样。
西湾小学拥有百年历史,海城小学办学仅5年,在“生长”理念引领下,通过分层项目培育、关键平台淬炼和科学评价激励,两校教师队伍齐头并进、卓越发展。
其中,海城教师5年共获奖294人次,包括市级以上奖励25人次,国家级奖项8人次;全校仅62名专任教师,便有19人次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区一等奖及以上奖励。而西湾教师近一年便有35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16人次在省市区教育教学平台晒课、讲座,17篇论文在公开刊物发表。
分层培训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
精神文化引领
为教师的“生长”特质画像
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用精神文化感召教师,形成生长力量,成为治校关键。
海城小学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生长力(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和凝聚力)的教师队伍,精神培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为此,海城小学从正能量语言集锦到教师誓言,不断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从个体奖项表彰到生长荣誉墙展示,不断积聚教师主动生长的力量。同时,学校为教师提供生长导向性路径及职业规划咨询,帮助以25-35岁年轻教师为主的教师群体找到各自的生长点,再设计适合的生长项目来输送生长营养,逐渐挖掘自我生长特质,明晰生长中长期目标,实现优己达人,成为适应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教师。
海城小学校长徐莹莹兼任西湾小学校长后,与西湾行政团队深入研讨,然后基于“生长”教育理念,启动“和悦”生长型教师队伍建设。西湾小学以个体研究优势为基础,发挥集体智慧互帮互助,建立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引领每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让不同阶段的教师在不同平台,享受自我生长的过程和获得自我生长的愉悦,实现个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进阶,同时享受助力团队生长的价值荣耀。
名优教师示范课。
分层项目培育
为教师的“生长”路径导航
“教师的生长不应一个模子,更不应被动接受。”徐莹莹认为,“应该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期待未来生长的样子。因此,教师培育项目不仅要有知识性,更应促进其理解社会和生活,推进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
基于此,海城小学和西湾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生长定位、不同优势教师生长路径、不同教师的选择方向所决定的生长平台,以及不同程度的教师生长阶梯,形成分层次、分项目、分内容、分阶段的教师发展机制,实现精准发展。
其中,海城小学开展“声”长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情境应变能力;通过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培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校本课程及学科活动的研发,培育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组织力和学习力。以上活动,因人而异、因需而定,让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从被动接受转向个性定制。同时,通过“生长规划-生长实践-生长成果”三个阶段的培养模式,“自助-互助-共助”的研修和教研形式,致力于培养校级、区级及市级以上的名师或科研骨干,为学校发展赋能。
西湾小学则提出悦新教师、悦长教师、悦能教师、悦研教师、悦道教师齿轮状发展思路,从时间长度、实践力度、思考深度三个维度,分层次、分项目、分内容和分阶段,推进教师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五个阶段教师发展的齿轮,互相咬合、互相带动、协同前进。
同时,“和悦”生长型教师培养,坚持以办内涵式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为主导,以推进指向学科育人的适切教学为主要内容,以教研能力研发载体为抓手,全面培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科研修等专业能力。
青年教师研讨课。
关键平台淬炼
让教师的“生长”结果可见
赛场是职业素养迅速生长的关键平台。徐莹莹引领海城小学和西湾小学教师,借助赛场实现破茧成蝶,科组和团队亦在备赛中实现共同生长。
海城小学采取“四步走”方式,让教师生长结果可见——
自我规划,自助生长。通过制定备赛推进表,在有限时间里设计“小步子”,在反复实践中达标。
实践反思,寻求互助。从校领导到处室负责人,每人都是竞赛教练;从科组骨干到雏鹰教师,每人承担不同角色;从竞赛组长到参赛教师、后备教师,都要全程参与。
针对“痛点”,实现共助。教学设计如何呈现亮点?如何提升情境应变力?如何说课更能表达教学意蕴?为此,学校设计了进阶式培训课程,在训练中不断突破。
模拟情境,催化进阶。学校适时模拟比赛情境,由校长带领名师团队亲自示范、点评,不断鞭促教师走完生长的最后一公里。
西湾小学则把课题研究,当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并以成功构建三级课题研究体系:基于教育教学问题、教师优势发挥或兴趣、理念实践三方面,展开人人参与的校本行动研究;在校级课题中发展起来的区级课题研究;在区级课题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营造广泛参与、主动探究、协作互助的生态教研环境,实现课题在升级,教师专业在成长。
科学评价促进
让教师的“生长”动力持续
不让老实人吃亏,让努力付出的结果“看得见”,是教师队伍健康、自主发展的关键。
为此,海城小学融合信息技术,创建了“3+1”教师生长评价体系,通过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学校贡献以及执行力状况,来记录教师的生长。而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或所得,上传到APP中,便能生成相应能量,让“花”长大。
这种科学的教师评价,具有四大特点——
数据可见。每位教师入职后,都将负责培育一朵专属自己的生长之花,花的姿态和数量将呈现“主人”的生长样态,即对学校的贡献与个人所得。
标准可见。根据能量值,教师可评估自己在同辈中的位置,对比自己与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学科教师的发展状况,更可以看见学校制定的教师发展标准。
诊断可见。运用各种可视化图表,比如雷达图、环状图等,向老师呈现阶段性发展状况,而不同层次的数据,可为学校科学治理、教师发展提供可靠的评价证据。
办法可见。通过该评价体系,如何对待发展短板、如何挖掘生长点、如何制定并实现生长计划,都将找到明确答案。由此,帮助教师从外力助推转向内生发展。
三尺讲台连接五湖四海,一寸粉笔贯通万代春秋。在“生长”理念引领下,两校正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分层项目”和“生长评价”为双驱动力,以课堂锤炼、主题探究、赛场磨砺为提升场域,打造“要生长”“敢生长”“会生长”的强师团队,奋力争先推动宝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吴秀凤 赖允珏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89643.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