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3:44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好奇心“变现”为创新素养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源起于1906年的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近年来,学校立足实践之基,探索发掘儿童成长成才规律,开展了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实践,构建了分阶段创新素养指标体系,为深化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论提供了实践范本。

小学阶段是创新素养养成的关键期

大量的发展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创新素养养成的关键期。北大附小在早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过程中,一直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和儿童发展的根本标准。

小学各年段的创新素养培育应该有不同的侧重。6—12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创新素养早期培养的重要时期。北大附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小学创新人才素养指标划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阶梯上升,循序渐进。

小学低年级段主要侧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重点通过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中年级段主要侧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重点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小学高年级段主要侧重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通过营造宽容的环境,引领学生积极实践,将好奇心“变现”为持久的爱好和过人的专长,并具备初步的批判性思维。

“学玩相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北大附小逐渐明确了适应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规律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学玩相融”。也就是在尊重儿童天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玩”进行有目的的“学”“教”“做”的活动。

玩中学——学习的变革。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是学科逻辑的课程,学习方式以机械、被动、重复训练为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严重缺失。通过有目的的“玩”,学生畅游于融通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社会交往、国际理解五大核心素养领域175门课程中。情境体验、动手实践、反思总结,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单一的知识学习到综合能力提升的学习,“玩”中实现了创新素养的自我提升。

玩中教——教学的变革。多元异质的教师团队设计有目的地“玩”的教学方案,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的教学路径,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在玩中教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善学善悟,变身德才兼备的智慧大玩家。北大附小教师也爱玩善玩,在著名戏曲艺术家梅葆玖、国学大师张岱年等一批大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玩中走进人文、科技、艺术的最高殿堂。

玩中做——实践的变革。学校侧重于学生在立体开放的生活场景中解决现实问题,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创造,形成了“玩—创—融”三位一体的实践范式,通过“基地+平台+模块+窗口”的实施系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STEAM教育中心、创客教育中心等跨学科学习平台上开展基于新技术的无边界学习;在学校里随处可以手工制作,进行创意设计制造……这些做法改变了“疏于德、强于智、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教育现状,实现了学生“五育”融合的全面发展。

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评价方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系统工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更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开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动发展的平台,打通人才培养渠道,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北京大学深厚的创新文化传统,中关村社区不断涌现的高科技资源,以及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独具特色的师生和家长群体,为在北大附小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我们还联手北大幼儿园、北大附中和北京大学,调研不同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需求和侧重点,向上向下有序衔接,尝试打通大、中、小、幼创新人才贯通制培养的壁垒。

多年来,我们努力探究,收集学生在各学段、各学科的过程性表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展开智能分析,对学生进行“数字画像+正面激励+综合述评”,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学校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用案例访谈的方式展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既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同时,更侧重于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与评价。

小学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体系为孩子们的创新素养培养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在各级各类学业水平调研中,北大附小学生“创新”类指标遥遥领先。孩子们获得了包括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金牌等国际和全国科技竞赛奖励共计1000余人次,在各类艺术创新大赛中累计获奖1200余人次。

(作者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14日第5版

作者:尹超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91867.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