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作为教育业内的从业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没有搞清楚,减负、减负,天天咋呼的口号,但是迟迟不能得到落实,并且还有一种“越减越重”的体会。
前些年的时候,“内卷”这个词汇在社会上流传的范围还不是很广。最近这些年,“内卷”这个词才广为人知。
减负减了几十年,一直没有真正得到实现,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内卷。什么是内卷呢?
在我理解,内卷其实就是一种剧场效应。本来嘛,大家在剧场里面看电影,都安分守己地坐在座位上。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剧场前排有观众站起来看电影,后面的观众为了看清楚电影,只好站起来看,发展到最后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电影了。
其实站起来看电影的效果,一点也不优于坐着看电影的效果。为什么还要站起来呢?就是因为有些观众破坏了规则,开始了内卷。
对教育来说,也是如此。
上世纪甚至到了本世纪初,教育内卷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整个社会上没有什么培训机构,也没有什么补习班,大家都是靠在校的时间内好好读书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有了文化课补习班和培训机构,寒暑假、双休日,家长们就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和补习班补习功课,甚至邀请老师上门辅导。
这种有偿家教、有偿辅导班在社会上越来越“疯狂”,家长投入大量的金钱,孩子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减负没有落实的根源之二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没有跟上。我曾经对同事谈起过,假如把地市级教育局这一级行政机构取消的话,由省教育厅直接管理各县区的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减负或许能真正落地。
为什么?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市级教育局要对辖区内的所有高中进行成绩分析,每个学校的升学率如何,转化率如何,考上了多少个清华、北大等等。然后在高中教学工作会上,进行成绩分析,成绩好的高中校长洋洋得意,成绩不好的校长脸红脖子粗。
于是乎,校长为了自己的“颜面”,回到学校就开始严格要求老师们,严抓细教,切实提高教学成绩,把教学成绩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结合起来。
在这种评价机制下,你想想老师们敢放松吗?
还有,县区这一级的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是看高考成绩,每年教师节前夕,都会向县教育局要高考数据,全县高考本科总人数,清北总人数,重本总人数以及各个高中学校的高考成绩。然后县领导在教师节大会上进行梳理总结。成绩好的高中校长能够获得典型发言的机会,成绩不好的校长只能灰头土脸地坐在观众席上挨批评。
想一想,假如你是教育局局长,你是学校校长,你能撑得住这种“内卷”吗?
松子老师有话说其实,我怀疑上级领导对减负不能落实到位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不愿意去触及问题的症结。
为啥如此说呢?
举个例子吧,在2009年左右,山东省实行过素质教育,当时的教育厅副厅长力推素质教育,在全省内发布了规范办学的标准,要求禁止利用双休补课上课,禁止利用晚自习讲课辅导,禁止加班加点,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
这下可热闹了,每到课间操、课外活动的时候,操场上、校园里都是学生活动的身影,学生们在课下得到了充分休息和放松。老师们也非常高兴,因为工作任务减轻了,负担变小了。
素质教育的结果,就是全省高考成绩严重下滑,弄得清北学校开始怀疑人生,甚至要压缩在山东省的招生名额!
这种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反响,不少反对、指责的声音不绝于耳。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素质教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这两年,又出现了“双减”这个新名词,不少家长感慨:双减,越减负担越重。
看到这里,还需要我多说吗?
作为教师,你愿意减负吗?作为家长,你愿意减负吗?作为学生,你愿意减负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您觉得继续喊“减负”,还有那个必要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99479.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