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翩翩、枫红绚烂的十一月,上海市大同中学迎来了110岁生日。“笃学敦行,立己达人”,一句校训静静地伴随着大同中学,走过百十光阴。
110年前,立达学社的11位教员怀揣“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南下上海创办了大同学院,即大同大学以及附中的前身。
回眸大同建校110年,就是大同人文化自觉、全面育人、注重质量、改革创新的历史。
百十载弦歌不辍,面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历史课题,这所老校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文化基因,构建起“一体两翼”的教育新格局,起航新征程。
“一体”指以学生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两翼”指将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作为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两个着力点。
校长应华表示:“大同人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学校文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持续探索育人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上海教育》杂志2022年11月1日刊特别推出大同中学校长应华的专访《探索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大同智慧》,深度解读这所百十年名校的育人智慧和今日担当,以及面向未来的育人方式探索。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11月1日刊)
1百年名校的育人智慧
《上海教育》杂志: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大同中学在110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累累硕果。在您看来,校史中哪些教育文化积累极具价值,在今天这个时代仍不过时,且能在当今教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或者说,面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大同中学的底气和从容何处而来?
应华校长:
“大同”取自《礼记·礼运》,表达了立达同仁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美好社会的期盼,也表达了他们胸怀天下办教育,不计个人得与失的责任感与大气魄。
由于大同是教书先生创办的,学校在创办伊始就励精图治,务实严谨,大胆创新,高度重视办学质量。他们将学术风范与现代思想注入其中,造就了博学文理、融通中西,享誉全国的大学附中。
改革开放以来,大同中学历任校长都坚持育人为本,把“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育人的主旋律,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一棒接一棒,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始终坚持大同的优良传统。
百十年大同的历史造就了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天下为己任,坚持为国育才的教育理想,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由于历经百十年的文化积淀,使得大同中学面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多的底气、智慧和从容。
2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上海教育》杂志:
结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任务,比如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再比如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作为上海市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大同中学是如何一步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
应华校长:
学校是通过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
30余年的课改实践始终围绕“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这一主线,不断探索由“学生适应课程”到“课程适应学生”的育人方式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着重丰富课程科目,打造“课程超市”,提升校本课程数量。
第二阶段,规范课程开发程序,提升课程品质,着力提升校本课程质量。
第三阶段,立足学校情境,建设特色课程,打造有影响力的课程名片。
第四阶段,形成课程哲学,系列建设课程,指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第五阶段,开发跨学科课程,实验课程统整,形成CIE(创意-创造-创业)跨学科课程。
第六阶段,整体规划成长路径,打造DT课程链,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看作实现高中学校转型发展的契机,以学校课程重构作为突破点,围绕“课程统整、课程供给、DT课程链建设”这一主线,积极探索走班教学实践,编订新课程方案,探索单元教学设计,着重提升课程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差异的适应性,通过丰富课程的多样性与课程学习的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在课程时间、课程空间和课程机制上积极探索课程育人的新模式。
3大同学子的必备品格
《上海教育》杂志:
新时代新要求,您眼中的大同学子,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您能谈谈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吗?
应华校长:
大同学子应当具备“五项必备品格”和“八项关键能力”。五项必备品格,即全球意识、民族情怀、责任担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八项关键能力,即社会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学习能力、信息与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行动能力、创意创造创业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大同中学培养目标随着时代发展也有所变化。虽然学校发展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在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基础上的丰富和创新。
学校始终如一的共同追求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育人的主旋律,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把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重点。
4打造今日的大同名师
《上海教育》杂志:
百年名校的“名”,其中之一在于有一支名师队伍。大同中学如何持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就每位教师?
应华校长:
名师队伍的持续打造,一方面需要以大同文化为底色铸就大同师魂,激发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充分发展的机会,提供进一步成长的平台,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自立立人自达达人”既是立达学社的宗旨,也是百年大同的文化精髓。我们将其注入到大同师魂之中,形成了“立德为先,立能为重,造就学生,团队共进”的文化自觉,滋养着今日大同教师的精神世界和专业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在成就学生、成就自我的感知力、感召力、学习力、实践力与创造力方面的“五力共进”。
其次,为了给每一位教师创设专业成长的平台,不断优化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学校创新制度,创设平台,创造机会,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架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四四”格局,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
5不断探索育人方式改革
《上海教育》杂志:
站在110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未来,大同的育人方式改革着力点在哪?
应华校长:
第一,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改革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聚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第二,持续打造一支与学校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优秀教师团队,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三,学校将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探索信息技术赋能育人方式改革。
以上专访有删节,本期杂志还推出“大同育人方式变革”与“今日大同师生故事”两组报道,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2022年11月1日《上海教育》杂志。
划重点:
大同始终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着力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的大同学子,擦亮他们青春理想的底色。
大同课程改革实践始终围绕“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这一主线,不断探索由“学生适应课程”到“课程适应学生”的育人方式的转变,支撑每一位学生全面个性的成长。
近年来大同名师不断涌现,源于学校在教师发展上始终传承“立德为先,立能为重,造就学生,团队共进”的教师文化,促进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五力共进”,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师。
图丨薛婷彦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01446.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