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美在生长
教师之美,美在课堂
为了聚焦新课堂,践行新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了提升学校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羊山外国语小学东校区于10月10日至21日,举行了数学选调优秀教师公开课活动。
Mathematics teacher 2022
数学场教师风采
方艳萍
教龄:8年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主张
数学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是丰富的,它不仅仅是数字符号,更不仅仅是计算做题。数学文化,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都是数学的美。它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与生活密切联系,渗透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比较注重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采用了多种辅助手段,比如播放动画视频,开火车游戏,变魔术,男女分组pk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教学语言的童趣性,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到生活中。所以我设置了多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让学生自由表达0,寻找生活中的0,通过跳远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场景感知0的含义;创设具体真实可操作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进而再由学生自己创设源自于生活的数学情境,并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呈现出生成发展的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今后我将在课程容量上进一步优化,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
评课(罗艳)
在生活情境中认识“0”
《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课包括0的两层含义:0的书写与0有关的加减法的规律的探索;看图列与0有关的算式。方老师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孩子们认识0,观察0并总结书写0的方法,通过图片讲故事并列出与0有关的算式,比较算式探索运算规律,让学生加强了对于0的认识,在实际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
听了方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示范课,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对本节课印象最深的一些亮点:
一、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
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奇心重,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教师利用温柔的语调、不停的用鼓励的语言夸奖学生,充分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视频和图片等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提取0,能很好的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课题,学习新知识。
二、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
出现主题图,动画,让多名学生自主发现信息、交流、汇报、展示。不是生硬的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收,而是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出现表达不完整的情况时,老师并不着急否定学生或者给出正确答案,老师会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重新组织语言,直到学生能准确表达为止,学生自己能表达的,老师不代替,真正做到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让学生在多说,多看,多动脑中逐步发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问题设置精准,总结规律循循善诱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0的含义和写法之后,出示情境图,设置问题精准巧妙,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字分别代表图中什么意思,并把相同规律的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读一读并且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反复的提问与回答之后,进而总结出与“0”有关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四、讲练结合,课堂高效
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闯关游戏、开火车等活动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实现讲练高效结合,教学环节紧凑,习题设置有梯度,覆盖面广,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练习中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收获匪浅。
张玉婷
教龄:8年课题:《4的分与合》
教学主张
课堂中以“全员参与,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积极性,引发孩子的数学思考,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给孩子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的活动的过程,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新的发展和生长,从而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孩子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得到新知,由具体的分、摆、说到抽象的用数表示,这一过程孩子的理解比较好,但说一说环节,部分孩子不能找全所有方法,发生了重复和遗漏现象,这说明孩子没有形成有序的意识,不能按照有序的方法进行分组,后续教学要加强引导。整体来说这节课从师生、生生互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但从整体数学素养和方法上看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为后续教学找到了提升和强化的空间!
评课(刘红梅)
巧妙设计探究活动,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张老师教授的《4的分与合》,因为有了学生的的参与,教师的互动,使原本比较抽象的教学设想变成了生动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并解决,而且更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精准把控学习方式。
教师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老师精心准备向日葵学具,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认知,让学生“乐”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平时花了很多功夫在培养学生说上。教师始终将说的机会给孩子,也让其他学生谈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尊重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三、注重有序思维的渗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得出有序分法不仅好记,不易重复和遗漏,还为后面学习6、7、8、9、10的分成打下基础。
四、教学设计趣味化。
低年级孩子好动、爱玩、爱挑战,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适应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拍手游戏导入,用猜一猜小游戏教授3的分与合,用“小火车开起来”“让小鱼游起来”这样的挑战进行练习,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与合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知识有着重要作用的板块。
吕志伟
教龄:9年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主张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暂时忘却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代入学生的视角去研读教材,尽量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来理解教材,理解不了的,便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比较亲近教师,课堂上需要增强语言及表情的亲和力,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运用情境让学生感知乘法的意义,应该多设计数一数、圈一圈,摆一摆等学生实际操作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直观认识。
课堂练习的题目难度设置应该更加平缓一些,画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可以换成先画图,再依据图写出乘法和加法算式这样的题目。
评课(陈春凤)
学以为乐,乐中启智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这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课的重点在于: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
纵观这节课,吕志伟老师有以下四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充分预习,适时展示。
吕老师能做到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快速根据每位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在导入阶段,吕老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三、课堂主线明确,节奏把握准确。
吕老师的课堂,不紧不慢,对知识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娓娓道来,让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乘法作为新的运算方法,对很多同学来说是很陌生的,在乘法的意义理解上,除了数字形式的理解,也可以有图形表征、符号表征等形式,这样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在算式的读写上,教师可进行读写指导,在单元初始课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读写表象。
余海玲
教龄:4年课题:《6、7的认识》
教学主张
用真情去洞悉每个成长的讯息,用真情去呵护每份成长的力量,用真情去成全每次成长的渴望。不仅要用真情传递给学生美妙的数学知识,更要让孩子们品味到学习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力量。
教学反思
《6、7的认识》是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种子课,本节课在导入环节,我利用接着数小松鼠的活动来引出数字宝宝6和7,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在新授内容部分,我采用从观察实物情景值日图半抽象到摆圆片,然后抽象出数字6和7,再通过摆小棒的乐趣,让学生初步感受6和7的关系,进一步加深6和7的认识,但是未利用情景图渗透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应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整个教学下来,在教学过渡环节,语言衔接的不够自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并丰富课堂的语言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成长
评课(方艳萍)
“质”“趣”相投促发展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知识点较多,余老师面面俱到,创设了很多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在活动中全面感受6、7的数概念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趣味中高质量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创趣味情境,引课题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学习更有效。本节课一开始,余老师就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松鼠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顺利引出课题。
二、深挖主题图,有效利用
这节课主题图紧贴学生的学校生活,余老师充分挖掘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集体团结协作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体现了主题图的教育功能。通过数一数人物、桌椅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大小做准备。好的教学,一定是超越具体知识点的传递,更多地关注方法的指引、思想的点化。在数数环节中,有学生数错,余老师借机引导正确数数的方法,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三、操作中体验数学
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环节中,很多同学都兴趣盎然,摆出房子、松树、路灯等各种图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探索性。
四、趣味巩固,促提高
余老师设计的练习贴近生活且富有童趣,颇富层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给车厢编序号,巩固了数的顺序,通过送小动物回车厢,巩固了基数与序数的区别和方位练习,通过比大小分组PK,巩固数序和大小关系等。这些设计,都赋予枯燥的内容以生命的活力,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和智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质量地吸收知识,做到“质”“趣”相投。
——Common growth and progress——
经过数学教研组公平、公正的打分评选,方艳萍、张玉婷老师荣获本次选调教师公开课数学学科一等奖。
研学而后教,教后而研学。老师们以敏锐的学科视角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呈现出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日常,从精心备课到用心上课,从课堂实践到深刻反思,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成长阶梯中不断聚焦新课堂,践行新课标理念,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10078.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