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8:09

国家为什么要撤乡镇中学?乡镇初中有多烂


近年来,县中没落的消息时而受到媒体的关注,引发人们的讨论,而与之更为弱势的乡镇中学,似乎很少听闻,仿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国家为什么要撤乡镇中学?乡镇初中有多烂(图1)

春节期间返乡,受初中母校校长,也是我曾经的数学老师的邀请,时隔23年回到母校参加初三学生的春季开学典礼。老师之所以发出这个邀请,也是学校当前遇到的一个痛点,他们深感当前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希望我能以校友的身份谈谈自己的成长故事给学生一些勉励。

再度回到曾经学习的地方,校园的硬件设施已经焕然一新,无论是操场(有篮球场、足球场)、图书室还是教室条件(电子化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改善,很多教室因为生源的减少已经空置了。令我意外的是,目前在校的老师基本还是23年前当时在校任教的老师,毕业班的老师几乎都是当时给我们年级任课的老师,并且也都开始担任学校的各项行政职务。目前全校就15名老师,后来补充的新教师几乎没有,相反一波一波的教师正在流失与退休,与23年前相比,已经仅剩下三分之一左右了。据校长介绍,全校原本仅有1名化学教师,在去年退休以后,因为没有编制也无法补充,只能依靠借调的手段向教育局申请从其他中学临时借用了1名老师。事实上,在我们毕业后的前几年,就已陆陆续续听说中学的一些比较好的老师都已经进到县城的学校任教了。只是,没想到中学老师不仅锐减了三分之二,而且几乎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当社会形势与教育形势都发生在巨大变革的情况下,乡镇初中的师资状况却几乎定格不动了。

当然,乡镇中学师资的减少首先是与生源的锐减直接相关的,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生育人口的减少,目前全校学生也就300人左右,大约是我们当年一个年级的生源,同样减少了三分之二。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与学生的规模还是按照差不多的比例匹配,只是优秀的老师越来越少,优秀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少主要是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为了县城房地产的开发,地方政府不断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其中优质的教育便是影响许多家长购房的因素。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也会竭尽全力争取在县城买一套房,使得孩子从小便能在市县的小学、初中读书,享受比乡镇中小学更为优质的教育,而县城中小学的扩张也同时吸纳了更多的乡镇中小学教师进城。另一方面,受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乡镇的优质生源也逐渐被县城的中学垄断,县城初中每年都从乡镇小学选拔生源,目前每年大概将小学成绩前20名的学生全部吸纳到县城初中就读。面对余下基础较为薄弱的生源,镇中老师深感无力,老师的积极性也大大受挫。

与此同时,当前被留下的镇中学生从家庭条件来说基本上依然都是农民工的孩子,或者说也都是留守的青少年,由爷爷奶奶在家看管。但父母也基本都实现了在镇上购房,偏远山村的孩子已经很少了,基本家里到学校都在半小时的路程里。在这个意义上,这一代的孩子并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留守,父母更是通过金钱补偿满足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物质需求,包括每个同学几乎都有一部手机。但是,当前的学生没有任何的乡土社会的农业耕作记忆,对于“穷”和“苦”的命运认知是较为薄弱的,这也导致孩子们迫切想要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内生动力与二十多年前的我们相比是有着较大的差别。据校长介绍,现在一届100个左右的学生,上学距离超过半小时需要住宿的学生仅仅10多个了,这与当年接近80%的住宿生有着巨大的反差。初中生未能在校住宿,使得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和影响大大减弱,相反这些留守的青少年受到手机的影响甚大,不少学生甚至沉迷于手机游戏,导致学业荒废。从目前的学业来看,学校的副校长告知,现在的学生依然停留于应试教育,课本以外的阅读几乎没有,镇中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的综合素质差距越拉越大。当乡镇中学的孩子无法脚踩泥土汲取乡土社会的勤奋、上进等品质,同时又不能与城市的孩子站在一个起跑线,他们也就很容易成为踩空悬浮的一代,越是前行,越容易被甩开。

综上可以看出,乡镇中学的没落,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分化与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综合效应。城市化的的进程中,农民的经济分化影响着农民进城购房区域位置的差异,也就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差异。同时,教育资源在县域的快速扩张和垄断,同样加速了镇中优质生源的流失。如此一来,乡镇中学这些被剩下的弱势群体孩子,教育也就很难成为他们向上进行社会流动的阶梯了,相反正在加速一代又一代人的分化。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27234.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