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日讯武珞路中学位于武珞路八巷里,近几年来,学生放学回家只能穿过武珞路八巷,才能到马路上再各自回家。一到晚上6时20分至6时40分放学时间,狭窄的小巷、短短二三百米的路拥挤不堪。2月15日,这里新开了一条只在早晚高峰才启用的安全通道,可以从武珞路八巷穿到武珞路六巷,武珞路中学门前的“华山一条路”成了过去时。
在武珞路中学举行的“警校家”模式升级座谈会。(通讯员高梓健 摄)
新通道的启用缘于今年开学后的一次“警校家”座谈会,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安全畅通地回家,家长们提了41条建议,其中涉及交管、学校和城市管理方方面面,41条意见汇总成一张“负面清单”,学校、交警、街道办事处、沿线单位一起想点子,各出各的力,各尽各的责,共同推进。
家长“开方子”,街道办、沿线单位来“抓药”:借道借出通行效率
在“警校家”座谈会上,家长赵先生说,学校上学、放学只能走武珞路八巷这一条路,同一个时段,这么多学生和家长一起进出,既不安全又拥堵。赵先生是个有心人,他提出了借道的方案。一是借道五月花大酒店,可以从武珞路八巷穿到武珞路六巷,二是借道湖北中南技工学校和中南商业大楼,从这里可穿到中南路,让坐地铁的学生和家长不用再绕行,既能分流又能方便学生和家长。
收到建议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与五月花大酒店协商:能不能在上学和放学期间,设一条安全通道,方便学生和家长穿行?酒店方面一口答应,门前交通环境好了,对酒店生意也有帮助,帮学校也是帮自己。酒店方面精心准备规划设计线路,2月15日,一条用护栏隔出来的安全通道正式启用,早晚高峰期间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这条通道一开通,效果立竿见影。武昌区交通大队五中队的执勤民警柳明珠说,放学时的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是坐地铁通勤,目前到中南路地铁站只能先走出武珞路八巷,再绕行中南路口,既费时路也难走。武珞路八巷与中南路之间有一条连通道,如果能借道沿线单位的内部路通行,学生和家长就可以直通中南路地铁站,不用再绕路了。街道办再次出面,与湖北中南技工学校和中南商业大楼协商,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早晚高峰期间允许校外学生借道通行,这条通道有望在3月底开通。
从“华山一条路”有望变成三条路,“如果这几条通道都打通了,中南路口的交通压力就会小很多,而且更方便坐地铁的同学,学生通过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也会提升!”交警柳明珠说。
在家长们提的41条建议中,需要街道、社区、沿线单位参与协调的建议有8条,目前全部进入调研和实施阶段。
行人过街信号灯精准增加到秒
不少初中生是自行上学、放学,住得近的骑自行车回家,稍微远一点便坐公汽或地铁。学校附近的武珞路和中南路都是交通要道,车辆川流不息。林先生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要走过街斑马线到马路对面去坐公汽,林先生观察了几回,发现人行过街信号灯时长很短,每次过街都要连走带跑。林先生说,能不能重新调整过街信号灯的配时?
座谈会上,还有一位家长更进一步提出:既然机动车信号灯有读秒装置,行人过街信号灯能不能也读秒?孩子们看了心里就有数,这个灯过不了,就等下一个灯,免得走到路中间变红灯了,这样进退维谷,很不安全。
武昌交通大队大队长谢先锋对家长的意见照单全收。会一完就组织警力对中南路、武珞路的行人过街信号灯问题进行调研。
中南路口行人过街绿灯原来是24秒,信号灯专班民警现场反复测试,增加了5秒,一共29秒,既能保证行人过街从容,也不加剧中南路口的车流排队。
武珞路门前的过街通道在早晚高峰期间,过街绿灯从25秒增加到35秒。中南路口、武珞路口行人过街信号灯的倒计时器也安排了,预计本周可以安装调试。
在41条意见中,针对交通管理的有14条建议,武昌交警已经逐一调研,其中12条建议已进入改造实施阶段。
“警校家”想升级,各方参与少不了
武昌区是武汉教育重镇,高校云集,中小学校、幼儿园总数达到239所,在校学生和教师13.9万余人,早晚时段上放学高峰对交通的影响常常辐射至主干道,甚至影响到区域交通。
2017年起,武昌区交通大队率先在全市试点“警校家”护安保畅模式,因效果显著,“警校家”模式随后在全市477所临街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推开。校园门前交通拥堵、事故明显下降,学生通行安全、交通秩序得到改善。
“现在上学时段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我们希望把更复杂一些的放学时段,甚至平峰时期涉及交通的问题,也能通过共商共治的方式,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治理。一句话,‘警校家’想优化升级,交管一家办不了,各方参与少不了。”武昌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熊志军介绍,今年2月份以来,武昌区交通大队通过走进校园,召开“交通大家谈”议事会的形式,已经收集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居民、周边企业的各类建议355条,现场商定解决98件、确定170余件待办事项完成时间,并通过议事会吸纳多家企业参与交通治理。
2022年至今,武昌区交通大队推出警校家升级版“40+N”多元共治模式,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交通治理,除学校、家委会外,吸纳12个社区、6家企业、2000余名交通志愿者参与到校园周边交通治理中,共同解决出行难题,创建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张建勇 李佳 高梓健)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28749.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