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目前,有关“中秋”这个词的了解,这早在儒家经典书籍《周礼》一书中已有记载。《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据说最初来自古代宫廷的文人墨客,之后才逐渐扩散到民间的。
内容导航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和中秋相关的诗词及含义适合中秋团建的小游戏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和中秋相关的诗词及含义1、苏轼的《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解析:
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2、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3、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解析:
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适合中秋团建的小游戏1、七手八脚:通过游戏训练组员的反应,培养在集体中如何进行决断的能力,以及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间成员的合作。懂得在团体中合作的重要性,明确每个人在团体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意义。
每组的所有组员的手或脚必须按照要求的数目着地,手或脚的数是主持人随机喊出的,如七只手八只脚、六只手三只脚等,要求各组根据要求完成组合和造型。在每组摆自己造型时,要求这个组的所有组员必须参与进来,即每个组员至少有一只手或一只脚在造型中。
2、诗词接龙:传统的诗词中描写中秋节相关内容的也是数不胜数,我们也可以举行诗词接龙的活动,即由主持人出一句诗词,诗词的最后一个字要出现在下一个接的人回答的诗词里,同样是可以分组也可以抢答,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竞争氛围。
3、真假难辩:四个一样的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装有白酒或其他物品,其余三个装水,让其他人猜谁喝的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40589.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