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五灵凤中学始末
一九四一年夏,泗五灵凤具政府和参议会,受皖东北行政公署教育处的委托,筹建泗五灵凤中学。这所中学的办学宗旨是:争取敌占区的青年,培养革命干部和壮大抗日力量。负责筹建的有县长徐崇富、副参议长李梓云、参议员熊冰然、王耀东、吴仰之等
为了扩大对敌占区青年的影响,校址临时选择在浍南区的皇墩庙小学旧址。开始,招收了一百多名学生,分两个班,学校于一九四二年春节后不久开学。教学内容仍沿用抗战前的旧学校初中课本。教师有李梓云、吴仰之、王耀东、刘华光、陆家骥、李养正六人。校长徐崇富兼任,教务负责人李梓云,事务负责人王耀东。所用桌椅都是借用皇墩庙小学的;所需纸张、油墨、粉笔油印机都是借助于社会商人或到敌占区高价购买的。学校学生除穿衣自备外,食宿、书籍等统由校方解决。由于教学认真,学生文化水平提高很快。许多学生利用假日回家进行宣传;教师有时也走出学校作社会调查,扩大了学校的革命影响。前来报名的青年越来越多;学校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由于皇墩庙北濒浍河,南接临淮关,东连五河城,西临新马桥、蚌埠。一面背水、三面临敌,学校的安全受到威胁。经校务会研究,并请示县政府批准,决定于一九四二年清明节将学校迁至泗五灵凤的根据地弥陀寺。弥陀寺建造于明,重修于清,昔乃佛教圣地。位于泗县、五河、泗洪三县交界。南濒天井湖,北依石龙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办学校的好地方。因此,迁移后的泗五灵凤中学又叫弥陀寺中学天井湖畔人民,喜闻中学迁到弥陀寺,无不欢欣鼓舞。很多青年前来报名入学。学生由两个班扩大到三个班。教室不够,依靠当地群众,师生齐动手,自己盖教室。没有宿舍,师生分驻在附近的陈吕、张姚两个村庄的群众家里。师生们一日三餐,晴天在校院吃,阴天在教室里吃。吃的是七分小秫面,三分麦面。每天几分钱的菜金,生活虽然比较艰苦,但人人以苦为荣。嘹亮的革命歌曲响彻校园,回荡在天井湖畔,革命摇篮充满着朝气。
此时,共产党员巨佩之从外地调来任教导主任负责学校的具体领导工作。
一九四三年初,学校接待了由敌占区上海地下党介绍来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工作的张冰柯、黄辛白、钱正英等一批进步青年学生担任教师。他们的到来,加强了学校的领导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发展很快,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是从皇墩庙迁来的;有的是当地小学毕业考进来的,有的是淮北中学转来的,有的是从地方基层千部和部队中抽来的,还有从敌占区来的。最多时学生达三百人。除二、三个普通班外,还分为师范班、行政班、财训班、妇纺班等。此外还在浍南区的陆家庙设有分校,后迁至沫河口区的徐家湾。名称为泗五灵风县立中学准浍分校。还在朱圩设有附属小学
学校所设科目有:政治、语文、地理、历史、外语(英语)、生理卫生、常识等。政治课讲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等著作。还有当时的我党中共中央文件,孙中山的文章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等。所有教材一律由教师自编、自刻、自印。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学校订了不少解放区的报纸,如《团结报》、《拂晓报》、《反攻报》、山东的《大众报》,还购有王力的《晴天》、《李有才板话》等。
泗五灵风中学实行教育与生产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习与抗战相结合的方针。学生除了学习文化外,也参加政治宣传,土改和战争支前工作。为了克服物质上困难,师生自制教具。利用当地的白土办粉笔工厂,生产的粉笔除自给外还向其他学校销售。学校还办卷烟厂。开荒、种菜、种粮、纺纱织布、养鸡、养猪等
学校迁到弥陀寺后,成立了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吴光(女)。吴光调出,由张冰柯(张亦华)接任党支部书记,后任总支书记。教师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党员。全校成立三个党支部:文教班支部书记郭铁;行政班的支部书记杨鲁、曹明月;普通班支部书记郭培兰。学校党组织活动处于半公开状态。校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生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泗五灵凤中学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参加党的中心工作的锻炼,有的一年毕业,有的两年毕业,毕业后绝大部份分配工作。有的到基层当区乡干部,有的到学校教书,也有的参加了部队。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泗五灵凤中学受淮北中学的影响,发生了反三青团案件,株连了一些教师和学生。时隔不久,这一起错案就搞清楚了,受株连的教师学生一律都平反了。
一九四六年春,泗五灵凤中学迁至泗南窦冲,改名为淮北第四中学。下半年,敌人侵占边区,四中化整为零。有的师生回到上海,有的参加了部队,有的回家隐蔽。
从一九四一年冬开始创办,至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北撤,泗五灵凤中学前后五年。入学的有近千名学生。为革命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目前绝大部分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有不少成了党和国家的高、中级干部。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立事业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像有的同志回忆所说的那样:“泗五灵凤中学是皖东北地区的革命摇篮!”先后在泗五灵凤中学担任过领导职务的有:第一任校长徐崇富,教务负责人李梓云,事务负责人王东。校部迁至弥陀寺后,教务和行政负责人巨佩之、李梓云任分校负责人。巨佩之调走,潘冠三任副校长,教务主任王伟。第二任校长王亚箴,副校长周正。王伟调走,黄辛白任教务主任,训育主任是张冰柯。学校迁到窦冲后,周正任校长。
先后在泗五灵凤中学和分校任教和工作的还有:熊冰然、吴仰之、刘华光、陆家骥、钱正英、董炜、朱起葵、方兰、王秋谋、王秋岳、许先民、王伯华、李院白、宋植、林群、章道璋、李养正、谢止戈、田宋禾、郑训等。在附小工作的有:王亦萌(校长)、王碧兰、张耀兰、徐晋义等。学生中留校工作的有冉有恒、黄琳、王中潭、张垣、刘怀型等。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的岁月里,他(她)们都为泗五灵风中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泗五灵风中学虽已过去四十余载,但她的革命影响和革命精神将继续教育鼓舞着后代,她的历史功绩是不朽的,也是值得人们怀念的!
(摘自《泗县教育志》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5478.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