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 从古至今一直被流传,你说它不对,但它又受到父辈的热崇。
我父亲就是“棍棒教育”下的牺牲品,但比起其他叔叔伯伯,他却是最孝顺的那个。爷爷还曾因养出父亲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但爷爷不知道的是,爸爸之所以孝顺不是因为他的“棍棒”,而是因为自身的自愈能力强。
棍棒下藏着的其实是自私
现在是21世纪,但打骂孩子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一些家长更是把这看成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孩子一不听话就打,“省事效果又好”。
这可以看出当代许多家长仍对真正的教育一知半解,他们明明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但他们就是强行加在孩子身上。
除了缺乏对教育的认知外,父母之所以热崇“棍棒教育”是因为他们会以此来掩饰自身的自私。
在电视上,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些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无意举动而大发脾气,动不动就朝着孩子怒吼,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打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害怕,他们在短时间内会改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但也只是短时间。
此外,孩子感到害怕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无力反抗和身上的疼痛感。
可以说,棍棒底下其实藏着的是自私,是父母教育孩子时为了贪图省事而采用的极端手段。
棍棒下藏着的其实是家暴
如今的家庭暴力不只是体现在丈夫到妻子的打骂上,也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拳脚相加”。
曾经有那么一个新闻报道,因为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只留妈妈在家中照看孩子,但长期的压力使妈妈变得焦虑。
一次因为孩子不吃饭,妈妈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扇了孩子22个耳光,把女儿打得右耳失聪,鼻孔流血。好在邻居拍下这一幕并向派出所报警,女儿才得及时得到治疗,没有落下听力丧失。
可以说,棍棒下其实藏着的是家暴,是父母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脾气发泄在孩子身上的错误行为。
该怎么反思改正?
1.可强硬但绝不能动手,更多的是耐心劝导。
孩子初到人间难免会犯错,如果情节严重,父母可以态度强硬。
比如,孩子因一时贪心偷了别人的东西和孩子老喜欢欺负弱小等,父母可以强硬一点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绝不能动手。
父母需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这么做是不对以及他们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耐性的劝导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
意识到错误后,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改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孩子做榜样。
2.可以用奖励去代替惩罚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家长动用“棍棒”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他们不如换种思维去思考,比如比起动手,不如用奖励去鼓励孩子不犯错或少犯错。
这种方式比起“棍棒”更有效果,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在打架,那我就买你喜欢的玩具”之类的话。
3.勿忘教育孩子的初衷
家长时刻记得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把他们养育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可能有时候父母会恨铁不成钢,但每个孩子的道路都不同。过高的期望只能让自己更加失望,这时父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不是必须出人头地。
现在有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甚至是为了攀比,不拼自己就拼孩子,自己比不过别人就比孩子。
在无意中家长渐渐忘记了教育孩子的初衷,把孩子当成了满足自己的工具。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是望子成龙心切,但也要把握好度,因为孩子不是你宣泄情绪的沙包。
尽管孩子有时候真的让你很生气,但你也要忍耐,在平复自己的情绪后再对他们进行教导,千万不要动手,一动手就覆水难收。
家长可以通过打沙包来发泄情绪后,再回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又或者家长可以出去锻炼发泄后,再回来教育孩子。
万一你真的忍不住,失手了,也请你一定要及时向孩子道歉!因为这时候不道歉,孩子以后或会记恨你一辈子。
看完文章,希望每一个热崇“鼓棒教育”的家长或曾动手打过孩子的家长好好思考教育的初衷是什么?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仇恨的种子。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6186.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