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四川省金堂中学校高二年级于本月开展了“泡菜进课堂”活动——各班学生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完成泡菜腌制。
金中高二年级生物备课组组长周学利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这次活动。
一.为何将泡菜搬入课堂?
考虑到平时上课只是讲书上的知识,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对学习的兴趣不高,高二生物备课组便集体讨论出了组织学生做泡菜活动,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整个实验,在知识方面主要是想让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方法及过程,知道乳酸菌发酵的原理与特点;在能力方面,希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在小组之间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情感态度上,学生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课下也会自觉关注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在开始制作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前期,各班生物老师将书本中关于泡菜制作的内容讲完,尤其强调了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正式开始制作之前,教师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提前打印好泡菜的制作过程并给每组的组长分发一张,让学生事先熟悉泡菜的制作,提醒同学们合理分工,及时准备材料。得知要开展做泡菜活动后,学生们都很兴奋,积极参与。他们先自由讨论,私下分好小组并确定好自己负责部分。随后再确定自己小组泡菜的风味及所加食材,最后准备好泡菜坛、新鲜蔬菜等材料。
三.师生在泡菜制作中各扮演什么角色?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主要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去指导学生,学生是真正的“实操大师”。在学生动手时,老师就站在一旁,对错误操作进行纠正,时不时让学生回顾教材的知识点。由于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也要提醒学生观察泡菜颜色、味道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根据现象,询问一些思考性问题,如:酸味哪里来?菜变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菜的边缘会变色?
四.同学们制作的泡菜成功吗?
总体上还是成功的,但在刚开始做时也有失败案例。
同学们是从清明节开始做的,一共花了大概四五天的时间。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泡菜,在配置盐水的时候盐放多了,尝起来又苦又涩,完全没有泡菜的香味,根本吃不下去。
五.最后会如何处理这些泡菜呢?
每个班都会举行泡菜品鉴大赛。每一小组成员都要去品尝其他小组的泡菜,然后小组内讨论,对其他组的泡菜进行排名,统计筛选出班上公认最好吃的两个组。这两组的泡菜坛将保留在教室中,在后期,学生可以自行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进去,平时也可以品尝。
经历过独立选菜、切菜、调配盐水、观察色香味的“历练”,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并纷纷为自己的手艺点赞,沉迷于自己亲手做的美味泡菜中无法自拔!
高二1班 黄英:第一次做泡菜,在老师、家长的共同指导以及同学们合作下,完成起来不太难。我觉得我们以后可以做给爸妈吃,以后大学如果出川了还可以让川外人尝尝四川泡菜。
高二3班 吴庆鹏:在长达一个多星期的等待后,我和我的组员们终于打开了泡菜坛,在闻到香味后我们就一起开始了品尝,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吃,这时,我感到很自豪。通过这次泡菜的制作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提高了生活经验。希望我们以后还能有有这样的活动!
小小泡菜坛,凝聚了高二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与实践精神;酸爽可口的泡菜,是学生知识掌握、动手能力的最强证明!把泡菜坛搬入课堂,有的,不仅仅是香味、趣味!(文 周鹂羽)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6657.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