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6:53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是重点吗?培养蓬勃少年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为对外贸易部子弟小学,后改为二里沟中心小学。2016年5月,学校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简称首师大实验小学),并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海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分中心。

2013年,首师大实验小学对学校长期以来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和凝练,确立了“致远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走向明天”的教育愿景和“不求一时成败,关注长远发展”的教育追求,着力建构学校文化体系和实践体系,培养有梦想、能自主、会生活的蓬勃少年。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是重点吗?培养蓬勃少年(图1)

​银杏树下首师大实验小学校长马福兴和同学们交流

作为首师大实验小学校长,马福兴坚守教育规律,注重以文化立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得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市、区一等奖,并承担了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海淀区教科研成果特等奖,主编出版了《梦想成真》、《知生命 行文化》、《成长课堂》、《可视化德育》、《绿色的风》等多部专著,先后被评为“海淀区模范书记校长”、“北京市科研先进工作者”,获得海淀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校长成就奖。

所谓“致远教育”,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明天奠基。具体包含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内涵,即指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每一位教师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并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幸福人生;学校立足于发掘师生潜能和成就师生梦想,实现高品质发展,成为教育创新的风向标。

为此,学校开发了生活课程,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打造成长课堂,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结合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绿色教师–金色教师–多彩教师的系列教师评价,促进教师百花齐放;倡导自主管理,实施师生自主参与、协商合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沟通和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参与者、志愿者、服务者的作用,促进家校和谐统一,共融共赢。

马福兴认为,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首师大实验小学开发的“生活课程”体系,包含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涉及健康生活、高雅生活、开放生活、创意生活、和谐生活等五个方面,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载体,成为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者。

其中,基础类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任务,达到相应的学科能力,并通过校本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拓展类课程则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自身的优势,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立足于全体学生和不同群体学生进行设置,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实现致远教育的追求。探究类课程面向个体,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针对个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拓展类课程则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教材在国家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的校本教材,采用班级授课,利用课堂教学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落实。选修课则采用走班制(包括实体走班和网络走班),实体选修走班在每周的课后一小时进行社团活动,而网络选修走班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其他兴趣社团的课程,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探究类课程的落实主要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每周固定活动时间,每个学生自己确定一个领域,围绕主题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合作分享。老师根据主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引领,提供探究的思路与分享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产品制作等,自主确定研究方式。

同时,项目学习与学科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有机结合,角落课程则拓展了项目学习方式。

马福兴介绍说,角落课程,指开放学校各个区域,让小角落发挥大作用,让小角落变身大课堂。角落课程由学生自主申报,以团队的形式开课,自主设计主题,自主招募听众,自主创意宣传。申报表由角落课程工作坊的“小坊管”负责收集并提出课程修改建议。“小坊管”协助“小讲师”进行备课、磨课,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角落课程已经成为探究类课程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成为“儿童做主的课程”。短短十几分钟的课程,激励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如今的校园处处有文化,角落处处有课程,角落课程让学生更加“会生活”。

“成长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课堂,是表达生命活力、焕发蓬勃精神的课堂,以追求教与学的过程中个体的自主发展为宗旨,是一个师生、生生的生命相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学习生活场,更是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广义课堂。首师大实验小学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价值取向,营造具有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调动师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实现师生自主发展。为教与学的方式带来充满生命活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教学生态,以形成具有全域性、促进学生真实性学习发生、培育成长型思维为目标,“预学-共学-延学”循环递进的教学实践范式。

首师大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以建构学校德育文化为引领,撬动和辐射具体德育问题的解决和德育工作的进步,创新性的提出了可视化德育,设计和开发出由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路径、评价五位一体的可视化德育文化育人体系。

可视化德育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自己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解决了传统学校德育中所存在的工作盲目、内容枯燥等问题,帮助学校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

可视化德育将抽象的教育思维转变成形象具体的思维,将静态的思维转变成动态的思维,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整体规划,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整体办学体系之中。鼓励教师在理解可视化德育内涵的基础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造性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将中国学生评价带进了“素养时代”。通过六年多的研究, 首师大实验小学结合“致远教育”理念和“生活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校本化表达,形成了致远教育的五大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进行了层级分解、细化,创建了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方案,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探索。

依据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学校将信息技术与核心素养评价进行了深度的融合,研发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软件平台。平台既能完成综合性评价与初步分析,也能为优化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提供支持。同时,此平台还融合了学生自主选课、考勤记录、健康情况统计等多种完成核心素养评价的辅助功能。

目前,首师大实验小学发挥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优势,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科学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追踪素养形成轨迹,开展基于“证据”的教育教学改进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为教师有效开展教育评价提供证据支持,为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供可靠依据,为家校共育找到了契合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以育人为本。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在致远文化浸染下,首师大实验小学从制度管理到思想认同下的自主管理,再到清晰明确的文化认同,使得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变成了自觉自愿的探索行动,学校的内涵品质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实现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成长。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9250.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