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李影
宋朝重文轻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最近,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的学生社团“至味学社”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近一个小时的唇枪舌战,火花飞溅,不仅参与的同学们觉得很过瘾,还吸引了大学历史专业的社会老师来旁听,直呼“厉害”!
“至味学社”是夏衍初级中学这学期新开的学生社团,社长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八年级的霍雨童。
霍雨童是大家公认的学霸,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兴趣广泛,很有研究精神。
六年级时,她对历史着迷,研究起了苏轼。
“在语文书里,他经常出现,我对诗词背后的故事很有兴趣,找了很多书,了解他的生平故事。”
她去苏堤、苏东坡纪念馆,寻找苏轼在杭州留下的印记。
“苏轼在杭州担任知州时,疏浚西湖,治理水患,修建了苏堤。苏堤两侧种着柳树和桃树,每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美不胜收,处处洋溢着生命的蓬勃与热烈。当时的苏轼,已经是经历过九死一生、宦海沉浮的中年人了,他饱经了人世间的沧桑,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极悲观。当我漫步在苏堤之上,感受到的是一股顽强、热烈、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像堤上恣意绽放的桃花一样,就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一样,用如火的热情笑对所有的艰难险阻,最终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初一时,她又对宋代历史产生了好奇,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刚开始,我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有点片面,看到的是之中残酷的党派之争,后来深入了解后,发现了很多人身上的家国情。”在大量阅读之后,她还写下小论文探讨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霍雨童还有一个特别“技能”——写诗。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她已经写了40多首古诗词。
腊月十二日过贴沙河二绝
碧空云桥舞玉绫,曲径无幽眼底收。
春秋几度墙垣立,只若佳人羞遮眸。
曾念瑶池石板滑,骄阳蔽树满塘花。
蹁跹玉带斑驳架,难窥清河一点划。
鹧鸪天
雨洗邱山柏色清,秋意欲来木还青。
云翻潮涌如泼墨,风卷帘动似鼓鸣。
濛时雨,霭云停,独有孤人踽踽行。
岂是闻韶解忘味,此情未了又生情。
访宁波城歌
早起晨光日微醺,轻装疾马异地游。
绿树环村叠葱翠,白水映日点行舟。
五柳畦田坐采薇,天高云远耕候刘。
既往甬城登书阁,何妨驻足唱田歌?
风动炊烟斜村舍,雅楼曲径掩翠娥。
孰与临安风流府?宜是甬城姿色绝。
天下藏书第一阁,闲云潭影榭外合。
江南诗画收此地,司马第前人未绝。
范氏子弟安能晓,外姓亦登先祖阁。
潇潇细竹风波动,沙沙宣纸掌中磨。
亭楹楼匾历沧桑,新院旧居来往忙。
堂前文墨碑拓影,应是右军戏流觞。
千金换得兰亭帖,暮归喜极入梦乡。
问君何能忘忧尔,且放文心天地间。
“刚开始写时,我花了大量时间琢磨古诗词的格律,熟悉了之后,写诗就快多了!”霍雨童是个“快手”,短诗五分钟搞定,长的诗词二十来分钟也就完成了。她有一个习惯,随手把灵感记在小纸条上,晚上完成作业后、周末在家,她都会搞一点创作。
霍雨童说,让她很有幸福感的是自己搞这些“副业”,老师和爸妈不光不会觉得她“不务正业”,反而非常支持。
语文老师潘宁宁会经常和她交流写诗,很欣赏这个才女:“我有时会经常忘记她的年龄。课堂上对联任务叫她生出了‘古人诗赋连天雪,倚笔凭书掌乾坤。乾坤难掌文难作,更对上联愁下联’的感慨;日常琐事为她记录,闲言片语是杏花吹满头的少年感——地铁里飞驰的光景、公交车上的罅隙,都成了她的万千世界。”
最近霍雨童在看的书
“我爸妈的学历不高,但一直爱学习。妈妈会和我一起研究数学题,爸爸虽然也是理科生,但很爱读书写文章,小学时经常周末陪我在杭州图书馆看一整天的书,节假日还会写文章发朋友圈,有时候会给我的征文提建议。”
今年,夏衍初级中学打造有味校园,溯源千年文脉,探寻杭城韵味,带着同学们徜徉于宋代的美学,做夏初品味少年。
开学时,由霍雨童发起的学生社团“至味学社”就在同学们中掀起了浓浓宋韵风。
“宋韵不只蕴藏在阳春白雪之中,它还升华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里。以士心为底色的宋韵是一柄长剑,直破云霄,历经千载风尘的洗礼,依然坚利如初。人间至味,藏于诗意;至味人间,蕴于士心。”霍雨童的主题发言吸引了学校很多的宋韵粉丝。
社团还吸引了社会老师吕鹏晟加入。
“霍雨童社长能力很强,很有自己的想法,钻研劲头很足。很多社员也很厉害,各有各的长处。”吕老师说,自己大学时曾做过宋代理学方面的研究,对宋代历史也很感兴趣,他希望加入社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辩论赛是我们社团第一个活动,接下来,我们想去踏青,寻找杭城的宋韵,还想面向全校进行宋韵文化的征文,希望有更多人参与,有更多人发自内心地对宋韵文化感兴趣。”霍雨童告诉记者。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65517.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