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2-08-05 23:36:24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破解“双减”


上午大课间铃声刚响,师生们便从教室奔向室外活动场。打阴阳鼓、跳竹竿舞、玩彩带龙、转呼啦圈、练八段锦……玩得不亦乐乎。学校操场,校园甬路,花间小径……到处是快乐闹腾的身影,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

“校长,这群小子牛,有出息。”

老教师张玉梅和刘文秀一边陪护着玩阴阳鼓的队伍,一边高兴地跟校长打着招呼。执教30多年,作为文化科教师,他们“头回被当体育教师使”。

这是“双减”之下,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实验学校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缩影,现在已成为了校园生活的常态。

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基准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共有89个教学班,仅17名专业体育教师,上体育课都成问题。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体育活动必须加强。高新区实验学校提出了体育课时“3个1”的要求:即“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个小时体育活动和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同时开发了基于“体能类+技能类+游戏类”三维度的新体育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落实相应学段的体育核心素养。

结合打造“教、学、赛、评”一致性高质量课堂,学校新体育课程致力供给丰富多元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人人掌握1至2项终生受益的运动技能。学校在小学低年级段设立“游戏空间”,以玩、动为主,重点发展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并明确要求以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跳方格、滚铁环、竹竿舞等;中年级段设立“运动项目超市”,发展篮球、足球、攀爬、体操等项目的基础技能,同时利用绳梯等发展一般体能;高年级段突出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加深对各运动项目的理解,形成专项运动能力,同时运用TABATA操、核心力量练习等发展专项体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培训“非专业”教师补齐师资短缺

为解决专业体育师资欠缺问题,学校盘活校内教师资源,引入文化课教师兼职体育教师。

在日常和课前,由专业体育教师指导文化课教师开展体育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使文化课教师由体育“非专业”变为“相对专业”的兼职体育教师,形成“专业体育教师上专业课、文化课教师补齐上游戏类课程”的常态化工作分担策略。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开展每周校内教研,派遣教师外出参加区级以上专业培训学习,夯实基础。

学校重视对教师精神“减负”,及时开展压力疏导。并从教师相关利益出发,把新增体育课、体质健康测试、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间操、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内容计入工作量纳入考核,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参加教学科研评定、职务职称晋升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待,让教师的付出与获得相一致,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回报。

因地制宜开足课时,以竞赛促学生动起来

体育场地是制约学校体育活动原因之一。学校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可利用的校园场所,比如将活动中心、教室内外廊道、小径甬路等,“改造”为活动场地,严格按照新课时要求开满开足各类体育课程。

每天的大课间,除上午半小时外,学校在下午又开辟了半小时大课间,期间将游戏类活动引入其中。针对拥挤状况,实行小学部和初中部“错时错峰”调控。

学生的校外活动1小时,主要以家校协作的形式实现,每天给学生布置不少于1小时的兴趣类或亲子类家庭活动作业。鼓励和安排家长参与其中,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监督和落实学生活动时长与效果。

校内体育竞赛是学生运动技能实践的最优场域,也是培育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最佳载体,学校构建了完善的“校内竞赛-班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通过教师教学比赛、体育节、达标测试赛、全员运动会、田径运动会、单项运动竞赛等具体形式,开展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健身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的体育样态。

实施学生与教师多元评价

通过多元评价干预手段,学校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曲线,纠偏偏弱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全面评价学生运动参与、体质测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实施学分管理,根据学分评定学生日常体育成绩。同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体育成绩与评优树先进行挂钩。

对教师由教学基本功、工作量入手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和激励教师切实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并把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能掌握、特长生培养、市级以上比赛成绩等内容综合纳入教师考核。

此外,学校将学生体质状况、校内体育竞赛成绩等指标纳入班级考核,引导班主任督促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与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两年下降的班级,班主任丧失评优树先资格。(作者吴克波,系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作者:吴克波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66691.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2-08-05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