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可能发现了一个现象:
有些初三毕业生通过中考,顺利考上了高中学校,本来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有些初中的“学霸”到了高中以后,慢慢变成了“学渣”。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从我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很正常啊。初中生到了高中以后,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假如,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那么读高中考大学就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也没有必要努力了,反正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前面的学霸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尘埃尚未落定,一切皆有可能,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排名都是有变化的,除了排名靠前的几个学生,名次相对稳定之外,其他的学生每次考试之后,名次变化都比较大。
从这个角度分析的话,初中学霸到了高中沦为学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首先,我分析一下“学霸”成“学渣”的原因。■初中的学霸只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知道,一个县域内,初中学校是很多的,办学规模总量是高中学校的两倍左右。初中学校以乡镇农村居多,城里的初中学校较少。
从规模来看,城里初中学校的规模较大,一个年级的学生总数可达1400多名。而乡镇农村的初中学校规模较小,一个年级可能只有五六个班而已。
每所学校又分成若干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学霸”。这些“学霸”只是相对的,在一个班是“学霸”,在一个年级不见得是“学霸”。在一个学校是“学霸”,在另一个学校不见得是“学霸”,在全县更不见得是“学霸”。
中考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二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在这次筛选中考上了高中学校。应该说这部分学生,在全县属于中游偏上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内都是比较不错的。
但是,这部分学优生到了高中以后,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家都是初中时期的高手,高手云集,一起过招,立马又分成了三六九等,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嘛!
于是,很多初中时期的“学霸”在高中,根本找不到在初中阶段的优越感了,沦为了普通人。
■初中的学霸不能适应高中生活。
初中阶段,老师们对学生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保姆”,事无巨细,亲手包办,呵护有加,关心过度。学生们习惯了躲在“老母鸡”翅膀底下生活,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在学习方面,死记硬背的知识占了较大比重,只要肯下功夫,肯读书、背书,肯做题,成绩一般不会差。
高中阶段,老师们基本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自觉主动性,相信学生的自律性,因此耳提面命的时间少了。如果高中老师把时间和精力过多用于管理方面的话,教学任务是根本完不成的。
在高中阶段,那些自律性差,自觉性差的学生,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无所适从,甚至趁机好好玩上一把。还有,高中阶段的知识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即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形成学科能力的话,考试也得不到高分数。
曾经的“学霸”变成了“学渣”,还感到奇怪吗?
■高一开设的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全的。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这六年的中学阶段,只有高一阶段的课程开设是最全的,九门文化课程全部开全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其他的音体美信息通用也都开设了。
九门课程全部开全,几乎每天都有七八门不同的课程要学习,每天都有各科的作业要完成。加上高中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初中大得多,很多学生一下子是很难适应的,包括初中时期的“学霸”们,如果不会合理利用时间的话,恐怕也是顾头不顾尾,忙得杂乱无章,影响了自己的考试成绩。
最后,我再为“学霸”们支几招,尽量不让自己沦为“学渣”。第一招:调整心态。
进入高中以后,第一次考试结束后,要正确面对自己的成绩。要认识到,高中同学之中,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要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深受打击,一蹶不振了。及时调整好心态,暗下决心,绝不松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再出发。
第二招:转变战术。
要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从初中阶段的学习模式里走出来,融入到高中阶段的生活当中。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做好错题整理,课下及时复习温故,不懂的知识及时向老师请教,每天都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适当进行刷题。在学习过程中,该背的知识还要背,但是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原理,掌握做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招:有所侧重。
文章提到了高一阶段开设的课程最全面,但是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高考的时候只考六门课程,另外三门不是高考科目。
因此,在高一上学期期中段之前,你可以用尽全力学习这九门课程。期中考试结束后,再看一看除了语数外三门之外的六门课程,有哪几门课程是自己的优势学科,有哪几门是自己的弱科。接下来的学习中,你对自己的优势学科要多花一点时间重点学习,对自己的弱势学科,少花费一点时间就可以了。
在高一下学期选科的时候,你就避开弱科,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不用多久,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匹逆袭的黑马,重新跻身到“学霸”之列了!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69851.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