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刚响,教室里怎么还“聊”得热火朝天?任课老师不仅没有制止,甚至加入了“群聊”?原来,这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打造的“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志远课堂”。课前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上台讲题、互评谁的解题方法最简单……在南京十三中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已经成为常态。5月10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在学校行知厅开展了“志远课堂”系列活动之青年名师教学展示课活动,来自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等南京多区多所高中的30余名数学老师一同进行了教学研讨。
老师化身“十万个为什么”
学生讲题、改题,成为课堂主体
“这道题的知识点是什么?”“难点在哪儿?”“谁的解题方法更好?”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数学教师何达伟围绕《函数与方程》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公开课。针对考点难题,何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方法,而是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自行小组讨论。减少老师主导课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孙学志同样围绕《函数与方程》进行授课。孙老师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他邀请同学上台答题、讲题,围绕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解题之后,孙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自主改编,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十三中高二学生杨楷雯说:“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很多,老师帮我们列出框架,然后引导我们有条理、有逻辑地去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我们激活思维,增加思考的主动性,这样对题目的理解会更深入。”
高二学生李沁玉告诉记者:“我们平时会在课前进行分组,课堂上遇到难题后,老师会让我们先小组内部讨论如何解题,然后再帮我们归纳总结。因为这些解题方法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所以知识点会吸收得更好,记得更牢固。”
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
对老师的备课和课堂掌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两节公开课十分精彩,得到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公开课后,南京一中教师王伟围绕《高考试题分析(函数)及一轮复习备考建议》开展了专题讲座。
之后,南京十三中教师张慧围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三一轮复习题组教学流程与建议》分享了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这种课堂形式对老师的备课、课堂的掌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备课不仅要备环节,还要备细节;此外还要通过有限时的独立做题、有小组合作讨论的全员参与和提炼方法后的独立整理,让更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新高考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提出“以学生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志远课堂理念,打造“志远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把“积极思考、踊跃展示、大声表达、自信学习”的好习惯贯彻到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堂。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数学教研组长瞿兵老师介绍:“新课程改革更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动探究,十三中开展的‘志远课堂’体现的主要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课堂上,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组织课堂,在关键点处提一些想法,引导学生朝正确的解题方向发展。学生在过程中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课后梳理,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架构。这学期以来,十三中数学教研组每周都会开展类似的公开课,为的就是不断探索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74418.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