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4-09-07 23:14:36

眉县第三小学如何在“减”的同时 关注背后的“加”


“双减” 让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学校,这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是对社会认知的一次正本清源。眉县第三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精神,规范教学行为,多措并举,在“减”的同时,关注背后的“加”,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6月9日,华商报宝鸡记者站——二三里资讯走进眉县第三小学探访“双减”工作。

视频链接:“双减”探校|这学校竟将地方戏曲引进校园,学生参与积极很是火爆!

眉县第三小学如何在“减”的同时 关注背后的“加”(图1)

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先后制定了《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从课堂教学、家庭作业、课后服务等多方面渗透理念,与全体教师签署了“双减”工作承诺书,要求教师做到“知准则、明底线、崇师德、守纪律”。

“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校长王军伟告诉记者,抓好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工作的最有效途径,眉县第三小学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以考定教”向“以学定教”深刻转变,达到“应教尽教、教足教好”的目的,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保障学生“学足学好”。其次,通过教师基本功大赛、“推门听课”、“名师示教”、“新教师亮相课”等途径,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依托三个名师工作室,强教研提质量,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拓宽教师教育教学格局。

眉县第三小学如何在“减”的同时 关注背后的“加”(图2)

此外,学校开展“作业革命”,要求教师做到理念“转”过来,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来,形式“活”起来,评价方式“多”起来,以作业为杠杆,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学校制定有《每日作业量监控单》,并能坚持在班级及校园醒目处公示当日作业,指导教师精心设计作业,保证质量,严控数量,及时反馈课堂内容。举行课后作业设计比赛,发现亮点,形成经验,及时推广宣传。创新“第三课堂”,利用节假日开展多学科融合课程,并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作业、体验性作业。

优化课后服务,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都很喜欢上戏曲社团课,上课的内容就是学习地方戏眉户,学习的时间刚好是学校每周三的无作业日,即不耽误学习也能学习戏曲。”三年四班学生李沛钰说。

老师屈佩介绍,戏曲课是学校的一门特色社团课程。眉户是眉县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戏曲社团活动中开展以来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眉县第三小学如何在“减”的同时 关注背后的“加”(图3)

李媛是三年级四班班主任,虽然是一名英语老师,但是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班级社团——竹竿舞社团的老师。“竹竿舞具有民族特色,一方面可以然后孩子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孩子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音乐律动感。”

在五年级二班,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拼装乐高。据班主任张亚利介绍,乐高社团是他们的班级社团。“选择乐高是从班级同学的总体情况考虑,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乐高不仅是拼搭利器,还是数学启蒙的好工具。不少同学经过这半学期的拼搭乐高,在数学乃至于其他学科学习都有了提升。“

据副校长李明介绍,本学期,眉县第三小学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项目,深入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积极落实“学生作业有指导,个别答疑有落实,艺体素养有提升”工作理念,依托“幸福”课程体系,增维“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涉及人文、语言、艺术、科技等领域的43个社团课程,确保艺体课程占比率达到50%以上。

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后服务课程,依托校内外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为学生开设了武术、戏曲、剪纸、刺绣、衍纸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不断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艺术视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普及。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固本+培优”“必修+选修”“兴趣+特长”的延时服务特色。 学校统一部署,细化分工,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观摩”的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据悉,为进一步拓宽家校沟通途径,凝聚家校育人合力,5月24日开始,眉县第三小学举行了为期3天的“家长开放日”系列活动。“家长开放日”包括参观校园文化、观摩课堂教学、大课间展演、班级社团展示、家长意见反馈等内容。

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校实际,眉县第三小学将继续探索落实“双减”,为实现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而努力。

华商报记者 李琳 编辑 杨玉婷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78097.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4-09-07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