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蓝田县北关小学举办庆六一活动,活动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在威武雄浑的武术表演《少年英雄》中拉开帷幕。舞台上,演员们身着节日盛装,舞蹈、合唱、古筝合奏、课本剧、武术、朗诵、啦啦操等节目让现场掌声不断,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所有节目个个精彩。
但是令现场观看的老师和学生很是热情高涨的非秦腔社团表演的古装折子戏秦腔《三对面》,小演员个个身着戏装,脸上上涂上各自所扮角色的彩妆,无论是扮青衣秦香莲的、花脸包公,还是扮演不可一世的公主的花旦,演员们个个表演的惟妙惟肖,表现自如、落落大方,赢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也是所有表演节目中舞台下面围满了学生老师最多的一个。
这次和我一起北小同行的几位网络达人们说,你们蓝田县北关小学真牛,秦腔作为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戏种,在大环境中各类地方戏曲都不景气的情况下,能用短短的两年时间排练出这么娴熟的节目真的不容易。在西安城里的小学校都没有几所学校开设秦腔社团,你们北关小学真是了不起!
他们哪里知道北小秦腔社团的开设,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支持,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还有北小学生的天赋和对秦腔的热爱。
众所周知的是蓝田县有美玉、美汤、美食和美景,其实蓝田更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秦腔这个享誉西北的地方戏种早已在蓝田生根发芽。
记得小时候不论是田间地头,农忙的农人累了的时候都会吼上一嗓子解解乏,走夜路的人吼一段秦腔给自己壮壮胆,夜幕降临各村都有喜欢秦腔的爱好者围在一起咱拉咱唱,那个时候人们对于秦腔的热劲不亚于现阶段的广场舞。
作为最早搬上银幕的秦腔《三滴血》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剧中县太爷的扮演者樊新民,周仁瑞弟弟周仁祥的扮演者被誉为“易俗社活字典”丑角名家雷振中都是地地道道的蓝田人。秦腔花脸表演艺术家宋百存、被誉为秦腔泰斗的施易学;秦腔名教头惠济民。秦腔旦角演员马振华。著名秦腔净角演员周辅国,以及爱女原秦腔二团的女须生周晓莉。近年来享誉三秦大地的丑角演员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徐松林。那个在秦腔界不是响当当的角色。尤其是老一辈秦腔表演艺术家樊新民在《三滴血》中扮演的晋信书得到各界好评:马少波评价说:“饰演知县晋信书的演员樊新民,是秦腔名丑。他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演这个可笑的角色,不卖弄噱头,反而更加深了思想的深刻性,突出了喜剧风格。”梅兰芳也称赞:“樊新民所创造的晋信书,把一个封建社会里食古不化、死啃书本的老学究主观武断的顽固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了。
在秦腔界蓝田不但人才辈出,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拿蓝田县剧团来说,蓝田县剧团解放初以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为基础吸收其他区、乡主要文艺骨干,以及社会上的闭散艺人共70多人,于1955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定名蓝田民光剧团,属民营性质。1959年蓝田民光剧团由民营转为国营性质,1962年,又转为集体性质,实行自负盈亏。1978年更名为蓝田县剧团。
1988年,蓝田县剧团创作的现代戏《丁家院》参加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获银牌奖。1989年参加西安市第二届艺术节,获创作、演出二等奖。
近些年来,文化多元化,网络媒体发展,秦腔同其它剧种一样,观众群受到争夺,一些青年人对秦腔淡漠。加之秦腔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失误,例如,在秦腔对白、唱腔中夹杂普通话,是一些唱段、对白失去了原汁原味,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存方言。现如今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普及普通话。一个地方戏曲如果失去了方言,它还有存在价值吗?
蓝田县北关小学教导主任杨锐讲:作为一个把普及普通话当做首要任务的小学,又要把一个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奉献给社会,可见振兴秦腔前进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为了把秦腔社团办好,北关小学专门聘请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 专业演员王涛为北小秦腔社团指导老师。
学校组织的秦腔社团目的就是通过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的方式,为他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孩子们亲身感受古老文化遗产拥有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从小激发孩子们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
也难怪只有在专业老师的培训下,蓝田北小这样一批有着浓郁秦腔底蕴的孩子才会如此快速的成长起来。
秦腔如何振兴,正如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刘宽忍所说:秦腔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家当,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丢了,振兴和传承秦腔艺术已刻不容缓。”“年轻一代对秦腔的热爱有所消退,这和他们平时接触较少有关,秦腔进校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蓝田县北关小学已经率先走在了振兴秦腔的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对此笔者希望更多的学校和相关部门用实际行动积极行动起来,能让秦腔继续闪耀传统艺术的光芒。
文:不占茅坑 图:视点阿东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78098.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