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午饭的时候,刷到一个视频,挺有意思的,点了收藏。视频的标题是“教育部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标题下面是几行字:
家长反馈,我们宁愿清楚地努力,也不愿糊涂地活着,不排名中考怎么录取,随机录取吗?还是都能上高中、大学?如果连成绩排名都接受不了,又怎么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呢?
呵呵,这则视频推送的时间倒是挺应景的哈。这几天,关于浙江一位52岁地理教师驱车1398公里,用无人机航拍了8所中学集中补课的画面,并在“浙里办”APP平台上留下10条举报信息。
这位老师举报的结果,自然是无疾而终。据了解,当地教育局接到举报线索反馈后,有些是矢口否认,有些是大胆承认,有些则是言语威胁。
对于这位52岁地理老师的举动,网友们也是褒贬不一,肯定的有之,反对的有之,讽刺挖苦的有之。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学生们了,唱起一首快乐的歌:听我说,谢谢你!
反对者的理由很充分:不补课,难道让学生们在家玩手机吗?有钱就补,没钱就不补,哪里能一样,再说老师也不是高薪职业!
讽刺者的理由很充分: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出于什么心理去拍摄举报的,是不是没有参与补课,挣不到补课费,羡慕嫉妒恨呢?
支持者的理由也不含糊:有关部门干啥去了?取消寒暑假不就不就没有补课一说了?
根据有些网友的分析,大凡举报补课者,一般是这么几种类型的人员:
1、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高昂补课费用的家长。
2、线下培训机构被取消文化课培训资格之后,眼睁睁看着学校或者老师在暑假补课赚钱,心里不平衡的培训机构。
3、地区之间对补课辅导管理监督的力度不均衡,有些地区严格,有些地区松懈。管理严格的地区,老师的辅导培训班生意惨淡,举报其他管理松懈、补课生意红火的地区,寻求心理平衡。
4、一些没有利用暑假补课的学校,举报其他利用暑假补课的学校,理由是不公平竞争。
5、充满正义感的人员,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没事找事,匡扶正义。
我觉得浙江那位52岁的地理教师就属于第5种人员,他看不惯那些无视教育部、教育厅的三令五申,严禁利用暑假集中补课的规定,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疯狂补课的行为。
国家为什么把假期补课列为禁令呢?
恐怕很多网友不知道。根据我的理解,国家禁止假期补课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在这里简单列一下条目,不再展开分析:
1、尽量减轻教育的内卷。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段文字,其实就是发自家长内心的焦虑,这种焦虑会促生教育内卷。但是中考、高考的存在,又不得不让家长、学生、学校积极投入到内卷之中。作为教育部,也没有办法改变人才选拔的机制,只能通过禁令的形式制约内卷的行为。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毋庸讳言,免费给学生补课的老师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老师给学生补课是收费的,是有偿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有更多的老师钻进钱眼里,疯狂利用假期举办培训班,在社会上引发不良影响,损毁教师的光辉形象。
3、尽力扭转“寒门难出贵子”的阶层固化局面。就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有钱就补课,没钱就不补。实事求是地讲,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是拿不出高额补课费用的。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可以参加补课。正是应了那句: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弯道超车的。一个假期结束之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可能就是一次全新的洗牌。长期下去的话,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可能就会越落越远,最终导致寒门难出贵子甚至不出贵子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执行起来会存在偏差呢?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政绩观仍然在地方上存在着。
每年高考后,地方政府的领导会把教育局局长叫过去,询问当年的高考情况:几个清华大学,几个北京大学?多少个985,多少个211?
完成了任务,局长在领导面前也倍有面子,扬眉吐气一回;完不成任务,局长就会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儿吧唧的,在领导面前也挺不直腰杆了。
因此,在接到“浙里办”转来的投诉补课的信件后,有些教育局的反应就能理解了,这种“内卷”的压力不是来自局长,而是来自县长、书记们。
不仅如此,地级市的教育局对各区县的高考情况也是非常关心的,会对全市的高中学校来一个大排名,如此一来,区县教育局局长和高中校长们的心里也是压力倍增的。
如果地级市和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了“内卷”的压力,取缔假期补课班的工作就非常容易开展了。至于学生家长存在内卷的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内卷的力量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高考、中考的存在,不是内卷的理由。在我看来,那些自然而然的学霸,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因为他们智慧、有潜力。
一位52岁的地理教师以一己之力行使了教育主管部门应尽的监督职责,反而招来了一些谩骂和指责,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87511.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