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张旺
日前,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迎来20周年。
社刊《花雨》,由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题写社刊名。创办以来,花雨文学社牢记“以文学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引领师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精心打造“行走的课堂”;努力追求 “人人爱阅读,个个会写作”的“文学校园”。
如今“花雨”走过廿年,文学育人的缤纷“花雨”,在校园竞相绽放,多姿多彩:二十届花雨文学社年会如约举办,“花雨杯”系列活动红红火火;三部长篇小说、三部散文专辑、一部诗歌专辑先后出版,五届“十佳花雨小作家”先后评选并表彰;37期《花雨》社刊先后发行,四千多篇文学作品面向全校师生展示,逾千篇文学作品先后在公开报刊(含媒体)发表及获奖;花雨文学社建设机制化、专业化、常态化、课题化,亮点纷呈,高潮迭起;一大批名家郑愁予、白烨、吴思敬、顾之川、曹文轩、格非、黄亚洲、麦家、王旭烽、徐则臣、马原、流潋紫、饶雪漫、苏沧桑、郭敬明团队等先后做客“花雨”,一百多家报刊媒体先后推介花雨文学社;在北师大附中、潞河中学、西安中学等召开的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上多次做典型发言并引起一致好评,余秋雨、王蒙、余光中、刘征、于漪等一大批名家墨题“花雨”;花雨文学社展厅、活动室、书屋华丽落成,萧山区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杭州市青少年文学教育联盟、全国校园文学杭州工作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名师工作室、萧山区蜀山街道文学家协会先后落户花雨文学社,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每年吸引一批又一批参访团光临花雨文学社。
二十年来,花雨文学社在探索多样化学习、拓展第二课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个性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花雨”经验、“花雨”现象、“花雨”模式、“花雨”精神,播洒四方,润泽南北,“花雨”日妍日丽,成为新时代校园“文学育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花雨文学社一直坚持“大阅读,大学习”理念,致力于开展“三名”(名校,名胜,名师)研学活动,着力打造 “行走的课堂”,赋能学生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成长,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研学之路。
众所周知,以社团为载体推进名校、名胜、名师研学,切口小,操作性强,富有灵活性,可以收到“短、平、快”之效果,花雨文学社多年来的研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三名”资源本身就是一本极其博大、厚重、灵动的教科书,是名副其实的教育摇篮、学习圣地,具有典型而独特的研学资源与魅力,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与熏陶,达到如沐春风、润物无声之功效!如今,通过二十年的打造,“三名”研学活动已成为花雨文学社的特色品牌,倍受学生青睐。
社团活动的“课堂”就是传统意义以外的时空,那里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灵活多样,别开生面,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在行走中修炼;使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思考去探究,获得更真实的自我体验,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从而不断拓展教育边界,赋能学生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成长。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87839.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