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余娅 彭美琳 侯馨予 株洲报道
9月是开学的第一个月,株洲市景弘中学初一年级的新生肖瑶,并没有开始学习初中的新知识。她忙着熟悉学校上课的规范:如何坐,如何回答问题,如何上台板书、发言,如何和小组内的伙伴建立合作……
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严格的课堂规范,已经成为了景弘中学的开学惯例。“构建课堂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文化,为初中三年甚至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高效利用时间。”景弘中学校长邓春林说。
课堂规范培训。
构建高效课堂
据了解,株洲市景弘中学自2008年开始推行“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流程,至今已经坚持了十五年。学校将一堂课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个阶段。课前由老师集智备课,编写《导学案》;课内分为学前反馈、目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整理反馈六个环节;课后主要为巩固复习。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就要求师生形成默契的教与学的合作。正因为此,景弘中学开学之初的规范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上台板书,步伐要干脆,不能拖拖拉拉;板书的字要按规定的大小来写,保证老师和同学都能看清楚……”语文老师罗敏介绍,初一新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需要熟悉这套完整的流程;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件事,也是回归高效课堂的节奏。
习惯日积月累,“高效”成为景弘中学的课堂常态。近年来,景弘中学成为全国课改访学基地、全国课改样本学校,湖南省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地,23个省市60000多人次来学校观摩学习。
课堂活动。
同伴也是老师
13岁的黄子鸿性格活泼,天马行空的想法很多。“以前上课常常走神,但现在不能有一丝分神。”黄子鸿担任小组内的语文组长,常常被组员推荐发言。有了小组的约束,黄子鸿上课十分认真。他专注于老师的讲解,按着课堂的节奏思考、整理、表达,也带动了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表现优秀,就能为小组获得加分。”罗敏老师说,景弘中学的学生自入学起,就按三人一个学习共同体、六人一个小组结成了学习单元。在分组时,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成绩、兴趣与特长、组织能力、纪律习惯等,让小组的成员在学习、情感、生活三个场景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撑。这个团体还会定期重组,让学生与更多同学产生连接。
初一新生肖瑶就和一男一女两名同学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刚进入初中,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经常和另外两位同学聊天,大家分享趣事,共同面对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我们是一起奋斗的队友,也是心心相印的朋友,这样的感觉特别温暖。”肖瑶说。
“同伴之间的赞赏和鼓励,小组内、小组外的合作和比拼,让大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罗敏老师说,同伴也是最好的老师。
新生入学训练。
尊重生命规律
“我们算了一笔账,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约为4800小时,中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约为7200小时。课堂,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乐园’。”邓春林说,创设高效课堂,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感受学习乐趣,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命的其他可能。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景弘中学就有明确规定,除语数外等学科之外,不得给学生布置书面课后作业。节省出来的时间,学校安排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特色课程,让学生有了放飞梦想的空间。“学生之所以负担重,是因为课堂低效,高效课堂与‘双减’的理念不谋而合,可见景弘中学坚持多年的课堂改革,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景弘中学一以贯之的学生观。进入初中后不久,家长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变化,他们在考试时不需要老师监考,在自习时不需要老师值守,他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94217.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