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现行的高考模式有三种:3+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3”和“3+1+2”。
其中,“3+3”和“3+1+2”都是新高考模式,我们山东省作为全国第二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我对有关新高考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3+1+2”模式与“3+3”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者的原理基本一样。
新高考与老高考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文理科不再界限分明。
老高考模式下,学生们被分成两大阵营:文科生、理科生。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之外,文科生还要学习政史地,理科生还要学习理化生。
新高考模式下,除了语数外是必考科目之外,学生们可以从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进行选科,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选择的时候可以打破文理科的壁垒。举个例子,你可以选择物理、政治、地理,也可以选择化学、历史、政治,还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地理等。
在新高考模式下,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和理科不再存在了。
“3+1+2”的新高考模式,是什么意思呢?
“3”是指语数外,“1”是指物理或者历史,“2”是指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科。
在这种模式下,选科基本分成两大系列:物理系列和历史系列。
物理系列是指物理是必选科目,历史系列是指历史是必选科目。也就是说,语数外是必考科目,物理或者历史也是必考科目。
必考科目实行试卷原始分,选考科目的分数实行等级赋分。
什么是等级赋分呢?
就是把全省选考相应科目的考生,按照选考科目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然后按照一定的赋分规则进行赋分。说到底,等级赋分下的高考成绩,就是一种排名分或者位次分。
为什么要实行等级赋分呢?
由于选考科目的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选考学生的人数不一样,如果使用原始分的话,肯定是不公平的,因此实行的是名次分。
新高考选科,是让家长选呢,还是让学生自己选?
先说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选科的流程吧。
一、前期准备
我们学校组织学生选科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1、召开学生会,科普选科的有关知识。
2、利用大休的时间召开家长会(或者线上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关于选科的知识。
3、把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以及位次告诉学生们和家长们,让他们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二、征求志愿
由各班班主任通知学生自主选科,然后汇总到年级部,再由年级部对整个年级学生的选科情况进行汇总,根据科类组合选择的人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出若干个科类组合班级。
三、学生选科,谁说了算?
对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
原则上肯定是学生自己说了算,毕竟只有学生才最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时候老师会提供参考意见,家长更会干预孩子的选科志愿。
但是我觉得这些意见仅供参考,让孩子从外围和大的方面多了解一些选科的知识,最终的选科志愿还是由孩子自己来定夺。否则,家长干预得太多,老师干预得太多,将来孩子的学习一旦不如意,老师和家长就得落下埋怨了。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3+1+2”模式下,选科要注意什么呢?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这么几点建议,供参考。
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首先确定选择“物理”还是“历史”。选择物理的,一般要跟上化学;选择历史的,一般要跟上政治。毕竟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属于文科思维,有些学生属于理科思维。而生物和地理并不带有明显的文理科特点,是跨文理科的学科。
所以说,物理+化学组合下,可以是物理+化学+生物,也可以是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的组合下,可以是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是历史+政治+生物。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比如物理+化学+政治等。
不管选择哪个组合,前提是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学科,因为最拿手的学科,才能取得好的名次,有了好名次,才能有好的等级分。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才能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可以把物理、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化学这几门课,列一个表格,按照兴趣大小进行排序,选出排在前三名的学科,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物理和历史不能同时选择)。
3、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科。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没有什么规划,有些学生则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将来从事工程师、医生、老师、警察等等。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参考各个大学在招生中的限选科目的要求进行选科。
比如同时报考政法类学校,有些警校的某些专业就把政治作为必选科目,如果考生没有选考政治,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就无法报考相关的专业。
松子老师有话说
根据新高考模式下录取情况来看,选择理科,特别是“物理+化学”的考生能够报考96%以上的高校和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考生,报考的大学数量和专业数量都很少,并且录取率也很低。选择理科的考生,刚过省本科控制线就有可能被录取,选择文科的考生,需要超出本科控制线10分以上才有可能被录取。
作为女生来说,选择文科的多一些,选择理科的不多,但是选择理科的女生里面有一些是学霸级的人物。
对题主来说,女儿的选科,还是以她的意愿为主,家长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您说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100502.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