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名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由它所孕育的人所抱有的视野、情怀、精神来铸就。近年来,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不断提质增效,教育教学成绩绚丽多彩,实现了学校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历史性突破。学校先后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荣誉,校长郭勤学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学校有11位老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并连续29年成为郑州市唯一一所荣获“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学校。
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郑州十一中人用为之振奋的成绩诠释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真谛,以“路再远,行将必至;事再难,做将必成”的坚定信念,激励我省基础教育不断砥砺前行。
多年来,郑州十一中人传承薪火、青蓝相继,创新发展、追求卓越,踏出了坚实的兴路历程,实现了学校一次次的“蝶变”。那么为何这么多“国”字头荣誉花落郑州十一中呢?他们的实践与探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
郑州十一中校长郭勤学讲,“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教育要从育分走向育人,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郑州十一中人着眼明天的需要来办今天的教育,以“有知”“健体”“喻事”“明理”四维模式为主线,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把郑州十一中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推动学校高品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种情怀,一种坚守撒播爱与阳光
2020年11月24日,郑州十一中校长郭勤学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郭勤学常说,要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追梦人,为教而生,向梦而行,用教育托起学生的幸福人生。他对教育的热爱根植于内心的情感,发于心,践于行。通过名校长论坛、专题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郭勤学倾情奉献、无私分享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他分别在首届“全国名校长教育思想郑州论坛”、河南省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等会议上分享管理理念。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专题论坛上,他以《“立人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为题,呈现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典范案例,全国两万多名教育同仁参与了线上的云研讨。在一定范围内宣传了河南教育,展示名校长教育智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引领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州第十一中学校长郭勤学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郭勤学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先后选派三批优秀教师赴四川省凉山州喜德中学支教。2019年10月,他带领四位教研组长抵达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并代表学校为喜德中学捐助价值5万元的体育器材。其间,他带着慰问品去尔曲村重点帮扶的四户彝族老乡家里送温暖,并为喜德县高中学校领导作高考改革、新时代育人专题报告。短短一年间,喜德中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间跑操规范有序,学生精神面貌昂扬向上,2020年高考创近20年的最好成绩。郭勤学被山区孩子亲切称为“大山里撒播爱与阳光的人”。
在追寻启迪创新教育的道路上,郭勤学是歌者,也是行者。大爱与奉献,构成他培根铸魂的教育历程。
一股拼劲,一种精神启智润心打造立人之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郑州市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以青蓝工程为抓手,积极为培养专业、个性与情怀并存的优秀教师提供适合生长的沃土,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立人之师”。在立德方面,开展师德承诺签名、集体宣誓、最美教师评选、党员先锋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在专业发展方面,成立青年教师成长研修共同体,举办中青年教师理论发展论坛,实施“高级后”教师访问学者研修计划,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说课大赛、优秀课例观摩等校本教研活动,开阔眼界,收获新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年来,11位老师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32位老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以上荣誉,15位老师被评为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百余位老师荣获市级荣誉。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5人,一级教师100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特级教师7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名师6人,省学科带头人7人,省骨干教师27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市杰出教师1人,市终身名师1人,市名师9人,市骨干教师42人,国家级、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70余人,高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85%。教师队伍层次之高、名师人数之多曾被省、市教育部门专家称之为“十一中现象”。
一种素养,一种创新文明校园绽放异彩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郑州十一中荣获“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六好”标准,加大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艺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亮出文明教育品牌,促进学校优质高位发展。
铸魂育人,构筑高品位德育载体。“四化”建设是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德育“序列化”,加强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德育“模块化”,依托“四节两会”(科技节、体育艺术节、读书节、社团节、国庆晚会、运动会)和“四礼”(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德育“课程化”,开发出校本课程36门,形成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课程“超市”;德育“特色化”,打造诸如“最美师生”“家训家规家书征集”等品牌活动,传播正能量,让感恩与责任同行。学校组织开展“温暖回乡路”“绿城啄木鸟”等志愿服务,年均参与达6230余人次;学校有五星社团2个,四星社团6个,40余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培养个性特长,助力学生成长。
创新驱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学校大力开展创客教育,成立了星火创客空间,构建了“三级五线”的特色创客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客活动,近百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其中娄晨耀同学在全国信息学奥赛中荣获金牌,2018年代表清华大学SC18夺冠。同时,学校创客教育类案例“打造特色创客教育模式,实践核心素养教育理论”成功入选2018~201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为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提供了“范式参考”。
体艺齐飞,搭建多元成长立交桥。学校以体艺类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20年,校篮球队先后荣获“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锦标赛”“中国耐克中学生篮球联赛”“河南省普通高中篮球比赛”等重大赛事冠军,实现了2020年河南省中学生篮球赛事大满贯。同时,学校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训练队在各级比赛中夺冠;舞蹈团受邀参演郑州市春节团拜会、郑州市迎新春文艺汇演等活动。范子卿、胡葆春等多位体育特长生被双一流高校顺利录取;2020届芮康帆同学以河南省高招艺术类考试播音主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赵方楠同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一个主题,一心援疆民族团结之花结硕果
郑州十一中自2011年9月开始承办新疆内地高中班,目前共有651名新疆籍在校学生,来自13个民族。1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爱国报国情怀。学校针对新时期国家对民族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化、系统化,构建“认同教育”民族团结特色课程体系。目前,郑州十一中内高班已开设六大类、十二门课程,同时结合民族团结品牌活动,开设“豫”见老家河南研学课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演讲比赛、优秀学子赴北京冬令营励志游、“郑州妈妈、新疆娃”“我的中原年”系列活动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融合。
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内高班学生高考成绩突出,一本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内高班文科前20名郑州十一中进入6人,全国内高班理科前100名郑州十一中进入8人。目前,学校已有六届70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升入高校学习,其中有400余名学生进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同学们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明显提高。办班10年,郑州十一中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学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如今,众多的荣誉已成为郑州十一中创新发展中的亮丽名片。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郑州十一中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朝着“教学高质量,师生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全国名校迈进,奋力谱写美好教育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李树华 褚海洁)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5929.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