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解放路与北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万达广场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平民路。
平民路的得名,可追溯至近百年前的一段历史。1922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62位主张新思想、新文化的山西籍北大学子,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秉承平民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救国”,回乡办学,创立了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当时,平民中学享誉一时、影响甚广,不断有居民闻讯迁至学校附近,临近学校的一条路就被命名为平民路。
今天的平民中学,距平民路约1.6公里。红色基因犹在,爱国荣校传统薪火相传。
教育救国开化人心
1922年4月3日,赵光庭、刘同、姚大海、梁永泰等62人在国立北京大学礼堂召开首次发起人大会,经过大会酝酿,决定成立“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并邀请蔡元培先生书题校牌“太原平民中学校”。他们从狠抓中小学教育入手,唤起民众,教育青年,努力改变山西落后贫困之状态。
1922年9月1日,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在太原市精营西边街正式成立,9月5日正式上课。在蔡元培先生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先进办学思想的影响下,平中成为太原市第一座男女同校的学校,学制是初中3年,高中3年。当时,只租到精营西边街一排民房作为校舍。翌年,又在太原西缉虎营3号租到一座较大的民房为校舍,继续扩充改进,办学初具规模。
1924年8月,在太原大北门街西二道巷后营坊街买到建校基地70余亩,并于1925年起,启动建校工程。到1930年年底,共建教室及学生生活用房355间。体育场地逐步完善,至1935年,共有篮球场11个,排球场网球场各5个,足球、田径两用场地1个。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成为三晋大地培养宝贵人才的重要基地。
1925年至1937年,太原平民中学励精图治,教育救国,开化人心,“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重,严谨办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名震华北。
从创立伊始,平民中学就把培育进步青年、造就革命干部,作为学校创办的起点,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平民中学建有共青团组织和共产党组织,学校一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进步青年的摇篮。
平中名师熠熠,学子灼灼。据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平中师生无一人投敌变节,这既是学校教育的成功,更成为学校和国人的骄傲。
红色基因接续传承
虽八度迁徙,四度复校,经岁月更迭,平民中学红色基因仍接续传承。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民中学被迫迁移,先后移址山西的徐沟、临汾、运城,陕西西安,1940年在陕南固县复校。后于1942年暑假又迁移到汉中的南郑复校。
几经辗转,直到1995年,太原平民中学由原太原市四十四中更名复校。
平民中学近百年的发展史,是平中人以一腔赤诚奉献于祖国和民族的爱国史,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不懈奋斗攀越的创业史。平民中学的基因里有强烈的红色文化认同,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
2017年9月,平民中学校史馆开放后,学校依托校史馆,加强了师生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围绕“勤、俭、忠、勇、亲、肃、诚”校训开展解读,借助丰富多彩的学生手抄报展览,形式新颖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结合校史传承开展的“惜别童年,迈向青春”全省示范退队入团仪式等,使“爱国荣校”传统在新时代得到青蓝接续,校史馆成为师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依托丰厚的校史资源,平民中学大力开展思政教育进课堂,实现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老师与学生、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沟通交流,构建起了思政育人的多元渠道。充分发挥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作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百年平中,无尚荣耀。“热爱祖国,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精神传承……”今日,从平民中学的校歌中,可听得出让人振奋精神的词句。从“勤俭、忠勇、亲肃诚”的校训中,可看到其中蕴含着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新平中人肩负着敦品励学、提质发展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进。
来源:太原日报 记者 弓凤飞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26531.html
相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