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百分小编 2022-08-05 23:31:44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始建于1945年,77年的办学历史积淀成“厚德自强,纯正卓越”的办学理念,“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价值追求。2022年,地处龙江核心地带的100亩新校区将正式开建。新校区贯彻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建设理念,必将成为一所集引领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未来学校。2022年,学校国际部也成功创建。

回顾近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攀升,整体办学水平稳居南京市所有高中学校前茅,始终走在江苏省前列。

学校自2018年以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结出丰硕果实,呈现出“年年有清北”的喜人景象。陶雨晴、王涵、李亦秦、于乐言、燕子曌、杨昱璟……越来越多的名字出现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录取名单中。C9、985、211类名校,录取了越来越多的二十九中学子。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在二十九中纷纷挂牌优质生源基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来自全体二十九中人的拼搏奋斗,来自学校教学文化的构建,还与注重课程建设,厚植课程之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切构成了推动二十九中学生持续高品质发展的核心价值,这一切也逐渐形成了二十九中高品质的育人模式。学校认为,一所学校的优秀,其根本性的标志是促进学生的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学校教学文化的建设,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都深深扎根于二十九中特色的文脉和土壤之中。

立足当下,全面而系统地规划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前瞻性、发展性、多元性和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切而丰富的课程,成为二十九中人的自觉追求。

学校确立的课程规划目标是,立足价值引领,文理融通;重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课程实施的追求是,立足课程即人,责任担当;重在多元选择,促进发展。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1)

【立足国之大者,构建课程体系文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时刻回答的三个根本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目标。

【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基

建设高品质科技课程体系】

自2016年以来,学校开启了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品质科技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建设。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版图,数字时代正阔步向人类走来。202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强基计划”,该计划起点高,规格高,旨在推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性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一切进一步推动学校高品质科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全面梳理学校奥林匹克竞赛小组课程、机器人课程、大学先修课程、院士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深刻认识到学校高品质科技课程建设需要再攀新高,再上台阶,必须在加强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

南京二十九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源于20世纪80年代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当时由学校特级教师吴再陵领衔开设,吸引了一批批优秀学生加盟,培养了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994届校友刘江川为代表的卓越人才。21世纪初,学校据此申报成功科技特长生项目,招收了一批又一批机器人科技特长生,为学校的高品质发展奠基。2018年,学校的科技教育发展成以项目式活动为抓手,以机器人科创活动为特征的“慧创新课程”,建成南京市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2020年12月,学校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中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积极开展课程、实验室设备、科技创新活动、师资队伍等交流合作。至此,学校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践基地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近五年来,在机器人竞赛、信息学奥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163人次。在2018年-2021年全国各类机器人竞赛中,收获了三十多个国家级奖杯。在刚刚结束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线上赛“DOBOT智造大挑战”和“AI探索赛”两个赛项中,所有参赛学生均荣获全国一等奖,共计32人次。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2)

机器人竞赛团队所获部分奖杯奖牌

由此可见,学校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起源早,起点高,培养学生层次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练员团队。时代呼唤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呼唤学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必须与时俱进,为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科技创新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3)

机器人竞赛团队训练

理科综合创新实验课程基地

南京二十九中一贯文理融通,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高品质科技人才的培养,近五年来,学校学科类竞赛全国一等奖44人,省一等奖以上177人。在2021年,学校有25名同学在全国数理化生等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16个获省级奖。

在面向全体,注重大面积丰收的前提下,学校物理、历史两个方向的拔创班均成为近年来家长们热捧的班型,2022届高三(8)班就是物化生选科方向的拔创班,也是近些天来刷爆家长群的“明星班”。根据江苏省高考“3+1+2”的新方案,学校现在的物理选科方向占比近80%,高一年级初步选科意向调查表明,物理选科方向的学生100%选择了化学。在这种新发展趋势下,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成为学校的必然追求。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4)

学生理科实验

科学史表明,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南京二十九中理科综合创新实验课程基地围绕物理、化学、生物核心素养要求,紧跟前沿科技和时政热点,开发贴近生活、生产实践和学科内部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借助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课程,达到检验、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整合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资源,为学生打造学科综合应用情景,鼓励从实际应用情景出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学科教学壁垒,引入高层次教师人才,拓宽学生认知范围和方法,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理科综合创新实验课程基地下设11个研究发展中心,如下图所示: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5)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6)

以薄膜太阳电池初探课程为例,该课程适用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以校本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常见薄膜太阳电池展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配件、太阳能电池I-V测试系统等为基础,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教授薄膜太阳电池工作原理简介、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结构、组装等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建设高品质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与科技,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的和谐发展。二十九中一贯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坚持文理融通,以培养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为己任。在每年的分科选修中都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选择历史方向,进入人文类的拔创班学习,一大批优秀学生因此跨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高校深造。

融通性课程建设

数字时代正在到来,未来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天地融合、万物互联的时代,这是一个“融”的时代。这对学生的交流、合作、沟通、批判等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时代呼唤跨学科融通、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南京二十九中于2016年率先提出融通性课程这一理念,学校期望通过这种融通性课程的开发,推动学生高品质发展。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厚植课程之基 重在文理融通(图7)

融通课

2016年,由语文、历史、地理三位老师联袂展示了一节“城南旧事——汉语中的南京味”融通性综合实践课。三位老师分别从名胜古迹、诗词俗语、方言对联等不同角度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南京文化之旅。

2017年,“文以修身,武以养德”的融通性综合实践课由语文、历史、体育老师共同授课。同学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边欣赏电影,边探寻武功历史;边诵读儒家经典,跟随武术老师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地演练电影中的拳术。

2020年,学校再次探索实施了融通性课程,语文、英语两科老师合作上了一堂精彩的“诗歌翻译与欣赏”融通课。

2021年,二十九中的融通性课程迈出新步伐,生成价值新方向,实现从跨学科融合向主题融合、项目式融合的转变。课程的体系更完整,课程的目标追求更高远,课程的时代特征更明显。融通课《艺术、科学与创造力》让音乐、美术与物理三门学科巧妙融合,科技与艺术美妙相遇,伸展学生更为自由的思考之翼。政治、化学两位老师以《走向碳中和走向未来》为主题,从建设人类生态课程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思考如何重新平衡地球作为生活的星球和独特的家园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融通课程的开发不但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更好地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的育人能力。

江苏省儒学经典课程基地建设

2014年,南京二十九中建成的江苏省儒学经典课程基地,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通过课程开发、活动开展、项目实施等措施,最终实现留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教育理念。

学校开设儒学文化体验式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儒学馆,在身临其境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们通过了解儒学发展的历程,感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模拟现场教学,深刻地体验孔子启发式教学、“循循然善诱人”的教学文化,懂得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深刻道理;通过对传统师生礼仪的学习,进一步懂得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学校开设儒学文化探究式课程。一方面学校定期聘请儒学研究专家和国学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系统化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研究性课程,组织研究小组,确定相关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学校的儒学教育不仅是读点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使学生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以武术课程基地为核心的健康课程

立足武术特色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强健身体与强健灵魂和谐统一,南京二十九中对健康课程进行了多项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课采用选项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修篮、排、足球、武术、形体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并编撰了二十九中校本教材《武术》,武术已经成为学生热衷的学习项目,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

学校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学生强健身体和强健灵魂的统一。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融通性的创新: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学校特色体育课程,“跑操-动感训练-太极拳”融通的课间操,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70分钟,上、下午各35分钟。不同的季节,学校进行相应的调整,寒冷冬季时分,大课间主要为“跑操-动感训练”,炎热的夏季,则调整为“动感训练-太极拳”,清新怡人的春秋季则是“跑操-动感训练-太极拳”。

学校有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 “尚武堂体育俱乐部”,多次蝉联全国传统项目学校武术比赛冠军。近几年多次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21年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中学组武术比赛中,二十九中以1金2银4铜、73分总成绩夺得团体冠军,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称号;戚天翼同学在2017年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中夺得银牌,并达到“国家健将级称号”。学校多年来向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中医大等全国各大院校、专业队输送了近百名优秀武术运动员。二十九中武术项目的成立,为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和打造我校办学特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掌握中华武术技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学校深知,课程即人。再优秀的课程规划也要靠优秀的教师去实施,二十九中一直倡导“基于责任担当的师爱”,学校要遵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方向,主张每一位教师要对历史使命有自觉理解,对社会责任有自觉担当,对自我反思有自觉认识,对以生为本有自觉践行,促进每一位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更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高品质发展,充分证明了学校的高品质课程和“教学创合一”的优秀教师队伍,共同构成了推动学生卓越发展的二十九中高品质育人模式。

通讯员 明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招生连线>>>

咨询电话:025-86267809、86267850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75584.html

相邻文章

最后修改于 2022-08-05

收集整理更新不易,如果觉得本篇资料不错,请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吧!
相关文章推荐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