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还应该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们一样吗?
我在平台上看到有网友如此问,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接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单位,除了站在讲台上教课之外,还是一名分管教学和教师考核工作的副校长。可以这么说,对这个问题是非常了解和熟悉的,看惯了世间百态。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老教师的“苦”,年轻教师不懂。许多人看问题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并不是很多。
老教师能够体谅年轻教师的不容易,因为他们都是从年轻时代走过来的,很多事情都有切身体会。
比如,刚成家立业的年轻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生儿育女、赚钱养家。孩子长大以后,又开始接送孩子上学,关心照顾孩子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是挺累的。假如年轻教师遇到什么困难的话,老教师就会挺身而出,替年轻教师做一些事情。
但是,年轻教师却很少有人能体谅老教师的不易,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过老教师的发展阶段,无法体会老教师的“苦”。农村有句俗语,估计很多网友都知道,人老三不才:尿尿湿了鞋,见风就流泪,放屁屎出来。虽然有些夸张和片面,但是能够真实反映出老年人这个群体的整体状态。哪怕年轻时候体壮如牛、貌美如花,也难免这种老年时的尴尬与无奈之境况。
人,过了50岁之后,衰老的状态日渐显现,体力、精力、脑力都会出现衰退的现象。
年轻教师可以连续讲3节课感受不到疲累,老教师讲一节课可能就已站立不稳了。年轻教师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走路生风,老教师走路步态蹒跚,小心慢行;年轻教师精力旺盛,批改作业轻松自如,老教师老眼昏花,批改作业费时费力……
毋庸讳言,很多年轻教师对老教师的这种“老态”看不惯,习惯用自己“年轻态”的标准去要求老教师,甚至对老教师的种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用老教师的话说就是:等你老了,你就明白老教师的不容易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老教师这个群体适当进行照顾,是中华之传统美德。在社区、农村的墙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口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作为教书育人之地的学校,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更应该去尊重老教师,体谅老教师的辛苦,从而为老教师制定一些倾斜的政策。
以我们学校为例吧。
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老教师的群体数量很小。加上老教师干劲十足、活力满满,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并没有觉得老教师这个群体的“特殊”,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候,都是一视同仁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有些老教师的“衰老”迹象特别明显,出现了老花眼、腰椎颈椎不好、白内障、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对老教师这个群体的考核,如果再按照生龙活虎般的年轻教师的标准的话,学校就是不仁不义了。
在老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基础上,学校对有关的考核政策进行了修订:
1、对老教师的考勤实行弹性坐班。在正常上课的基础上,对老教师的考勤不再卡点要求,不论什么时候到校,先到考勤机刷脸打卡,考勤结果不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了。
2、距离退休时间不足两年的老教师,绩效工资原数发放。因为我们这里的绩效工资需要从老师的工资卡上每月扣除一部分钱,一个学期发放一次。发放的依据就是绩效考核成绩,有些老师发的绩效工资超出了扣除的金额,有些老师发的绩效工资比扣除的要少。考虑到老教师群体的实际,他们扣除的绩效工资原数发回去。
3、减少老教师的工作量。比如教语数外的老师,可以教1个班,比正常教学工作量少了一半。教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是酌情减少所教的班级数。
4、对老教师实行“课时补助”。这里所说的“补助”不是发钱,而是课时工作量的补助。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一线代课,必须干满工作量,特别是高级教师更是紧紧盯着不放松。而年老教师这个群体多数是高级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把老教师这个群体分成几个层次:50岁至53岁,53岁至55岁,55岁至58岁,58岁至60岁,每个层次享受每周3课时到6课时不等的“课时补助”,帮助老教师解决“课时量”的不足。
松子老师有话说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管理层,经常与人事工作打交道,对这方面的体会非常深刻。很多事情是合法不合情,有些事情又是合情不合法,夹在上级的要求和老师们需求的缝隙里,心情是很郁闷的。
有心为老师们的切身利益考虑,从宽要求吧?纪委巡视的时候就会揪着你的辫子不松手;按照上级的要求严格规范吧?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事,反目成仇或者心存芥蒂,又于心不忍。
在这里,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但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不要因为你们是公务员身份,而不能对教师这个群体感同身受。真心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真正关注、关心教师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酌情制定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让老师这个群体感到温暖,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如此,善莫大焉!
对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文链接:https://kao100.com/wenzhang/95539.html
相邻文章